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随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平城时代结束,洛阳时代开启,从此北魏历史上“洛阳—平城”两都格局正式形成.迁都后的洛阳新政盲目追求“文治”而忽略“武功”,使得素为用武之地的平城逐渐被摒弃于汉化之外,这些依旧保持着鲜卑旧有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平城力量借六镇为乱之契机,将北魏政权推人了灭亡的深渊,立国百年的北魏政府很快在以平城为中心的恒朔势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22.
石勒消灭王浚和刘琨势力,标志着石勒集团已经成长为4世纪初北部中国比较重要的政治力量。石勒逐渐突破华夏正统观的影响和束缚,其政权以胡羯为主体;但其建国道路亦有汉人贵胄及其他各族民众参与其中。石勒政权的民族属性与政权依托地的居民构成息息相关:前赵与后赵的民族属性截然不同。石勒的姓和名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3.
河津跳火民俗不仅是单一的民俗事项,以它为核心还组成了一个丰富的社会空间。这个空间包括权力与文化建构。前者为跳火对家庭、个人的意义,后者则是民众对跳火的认知。在传统时代,跳火对个人的意义主要为通过信仰这一心理暗示,使人们扫除恐惧,获得安慰,增强信心;对家庭的主要意义为使家长通过对跳火事项、祭祀仪式的主持,加强家庭控制。现代,跳火意义发生很大转变,由神秘的火崇拜仪式转变为娱乐家众、为亲人祈福的活动。近年来,城市化的加剧等多种因素使河津跳火民俗受到重创。笔者据此提出保护河津民俗的建议,以达到使之得以继续流传的终极关怀目的。  相似文献   
124.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传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间社会的现实,学界对其已作出不少科学、客观的认识和有益探索。从相关传说和历史资料中构建山西原平史家岗龙王庙的信仰世界,揭示出村落信仰世界的建构实际上是民众对自身生存空间的理想化设计,并初步指出对民间信仰的合理引导、对庙宇象征资源的合理分配,可以使民间祠庙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舞台。  相似文献   
125.
1905年,山西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争矿运动,社会各阶层人士在这一运动中都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尤以近代新学生群体最为突出。这一群体在争矿运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他们是晚清特殊社会环境中诞生的新一代学生群体,在各种社会事务及活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对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6.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虽然刚刚兴起,但是已形成了较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不仅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能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如何使山西省的乡村旅游进入一个健康、平稳的发展状态,就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此分析了山西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定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与加强政策扶持、科学合理地开发五个方面,就如何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7.
古希腊人认为城邦制是惟一适宜的国家形式,他们对自己的城邦情有独钟。古希腊人衷心热爱自己的城邦,为城邦浴血奋战,为城邦的发展献计献策,古希腊文明也在城邦制下达到鼎盛,可以说城邦情结为希腊文明的繁荣提供了不竭动力。然而,古希腊人的城邦情结十分狭隘,仅限于本城邦之内,对于同族的其他城邦公民要么视为非同类的异邦人,要么视为对立的仇敌,这一狭隘性使城邦情结成为古希腊民族走向统一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8.
晋蒙粮油故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蒙粮油故道是清代前期至民国年间主要以黄河为纽带沟通内蒙中西部与山西北中部的一条商路,空间距离1300多公里,持续时间200多年,运输的主要商品种类是粮油、盐碱以及中草药。这条旧式商道是随着内蒙古中部土默川、后套两大平原的农业大开发而兴起、发展的,具有单向性、季节性、不平衡性和区域性等显著特征,它成就了商道沿线一系列重要的口岸城镇,带动了相关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内蒙中西部的开发,有助于山西北中部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史上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9.
尉佩云  郝平 《学术研究》2023,(4):123-130+178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伴随传统历史目的论的衰落与“语言学转向”以来的叙事主义史学理论的兴起,历史意义与历史理性也逐渐丧失了系统性。历史意义与历史理性在近现代的演变过程中,历史元理性转化为认识论理性,历史意义转换为一种“事后意义”,这些概念在近现代都经历了一个从“实质性”向“范畴性”的转换。正是在这种转换中,史学职业化才得以形成。约恩·吕森作为当代德国重要的史学理论家,他在西方史学理论的总体性语境中,将现代历史经验与认识论理性相结合,以“历史文化”概念为引导,力图重新探讨历史意义和历史理性的当代合法性与思想生命力。从史学理论的未来走向上看,历史意义的“历史文化”转向是一个成功的理论转型。由此,我们能够观测到德国史学理论不同于英美史学理论的解释体系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0.
郭尚武 《晋阳学刊》2011,(4):104-108
中国封建社会"律比畜产"的奴婢制度,唯独消亡于封建历史的中间阶段——两宋。该创举达到中国封建法制史乃至世界中世纪法制史的巅峰。究其根本原因,是宋朝建立的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监督网,行政、监察机构之间的多重权力制衡机制,包括皇帝在内,无人处于监督的真空。故下情上达,促使皇帝与士大夫阶层关心民瘼,上升为国家意志,奴婢恢复了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