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的探索进程中,既要看到后发优势带来的希望,还要看到后发优势一救都会受到后发劣势的影响,更会受到随时空变化而出现的一些新的因素的制约。要提高对实现现代化的这一目标的难度的充分认识,避免坠入后发优势所设下的陷阱。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诗人群体中,有一部分诗人以自身的持续创作实践着其早年的诗歌梦想,他们的创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某些可资探讨的话题,而李强正是其中的一位。1980年代的文化气脉浸染到了李强诗歌创作的各个阶段。诗人笔下有对道义、理想、信念等形而上目标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信念的执着。尤为可贵的是他能在纷繁杂芜的创作环境中,保持诗歌创作的个性、呈现出个人化的抒情方式。在诗歌描写对象方面,诗人并没有止步于日常生活的书写,在某些篇什中,诗人以纯真的感觉和细微的触觉,写出了爱情的种种迤逦悠长之处,以诗意的日常书写再现了母子情、母女情、友情等美好的情感。李强诗歌抒情方式的独特性,在于他并没有仅仅把诗歌当作抒发个体情感的方式,而是熔铸进对当代中国现实的观察与历史的纵深思考。另一方面,李强的诗歌又具有极其显在的"当下性",体现在对个人情感的书写和对日常生活的再发掘。这一点,使得他的诗格外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厚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汉弗莱公爵是英国人文主义之父,也是兰开斯特王朝时期亨利六世的护国公。近百年来西方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时所持态度截然不同。辅政期间,在文化领域,他提倡用英语语言创作,推动英语翻译运动的形成,大力支持英语语言的发展。在政治生活中,他对内力图弱化大贵族的权力,对外反对教皇权威,为加强王权不懈努力。其文化成就与政治努力是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英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折射出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4.
西班牙殖民者对墨西哥城的市政规划,既融合了阿兹特克印第安人的广场规划,又吸收了欧洲"理想城市"理念,是多元文化下的产物。西班牙殖民者对墨西哥城的市政建设,以注重公共工程的基础性、拓展城市的商业与文化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等为重要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讲,墨西哥城的市政规划理念体现了"协调发展观",促进了墨西哥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弗莱公爵是英国人文主义之父,也是兰开斯特王朝时期亨利六世的护国公。近百年来西方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时所持态度截然不同。辅政期间,在文化领域,他提倡用英语语言创作,推动英语翻译运动的形成,大力支持英语语言的发展。在政治生活中,他对内力图弱化大贵族的权力,对外反对教皇权威,为加强王权不懈努力。其文化成就与政治努力是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英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折射出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6.
曾巩后期诗歌以律诗、绝句为主。由于时代风潮、生活环境的影响,曾巩的心态更加趋于平和。在任职地方官期间,他脱离了书斋生涯和馆阁生活,有了更多时间接触大自然。在他所写的律诗和绝句中,体现出平实、清静、温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要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这种文艺理论研究不是从理论教条出发剪裁客观对象,而是从客观对象本身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不但要促进当代中国文艺的多样化发展,而且要在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引领多样化文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们越来越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迫切需求.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在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过程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诗人李强的"家乡系列"诗歌在审美意象的塑造上具有细腻深邃、丰富多样的特征。诗人运用由中国古代诗歌延续而来的各种"乡愁"意象,通过通感、时空交融等艺术手法拓展了"故乡"的表达范围,超越了个体的生命体验,一方面引起读者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把这种情感体验引向更加深远的艺术境界,从而把读者从个体独断封闭的现实经验世界中解脱出来,通过审美达到一个更加自由、广阔的精神世界。同时,诗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乡愁诗"的审美意蕴,着重描写了"故乡"的质朴、温暖和亲切,使故乡的美好与恬静不仅仅停留在美好的记忆中,更和当下的现实生活产生互动与联接,并赋予主体更强的生命动力,"乡愁"也因而具有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审美内涵。此外,诗人还用远距离审视和儿童化视角的艺术技巧,带领读者进入本真的艺术审美世界,以期实现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以及"乡愁"母题的时代拓展。  相似文献   
20.
“汉字有超方言作用”这一观点现在盛行于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经考察源于早期西方汉学。由于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对汉字作用的看法、新化运动时期对汉字的批评及构拟中古语音和方言调查中运用汉字系统进行研究的经验暗合,故为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普遍接受。其实,这一观点完全违背语言理论中口语与字间关系的定论;持此观点对此所作的解释--汉字具有特殊导也不能成立,从汉字上不可能读出方言词汇、语法和真正纯粹的方言语音。因此,汉字没有所谓超方言作用,起超方言作用的是汉字这一书面符号系统所反映的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方言读音是“蓝青官话”--不规范的共同语语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