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0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马氏文通》是主张“字无定类”的。但是近60年来一直有学者认为《马氏文通》也主张“字有定类”,或者说《马氏文通》既主张“字无定类”又主张“字有定类”。其实.《马氏文通》中只有“字无定类”说,而根本没有“字有定类”说。《马氏文通》既然主张“字无定类”,它就不可能再主张“字有定类”。  相似文献   
122.
海派文学兼有传统和现代的双重特性。海派文化继承了吴越文化的传统,同时又具有很鲜明的开放性与现代性,海派文学则生动如实地展现了海派文化特有的内涵;海派文本中充满了浓郁的市井传统,但其日常生活和生存空间里却透露出现代商业社会的种种痕迹;海派文学在中国文学的艺术传统中吸收了灵感和营养,但在艺术表现领域更多地开始了现代性的探索,完成了对传统文学艺术的一项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23.
曹去晶在《姑妄言》中主要塑造了五类女性形象。其中,贞烈型与贤淑型是他极力称颂的,而淫欲型、悍妒型及贪吝型则成为他嘲弄、讽刺的对象。这些女性形象带有某种符号化的特征。书中众多的女性形象,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学长廊中女性形象的一次丰富,又使得《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有了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24.
教坊始设于唐代,对唐代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宗设立教坊的直接目的在于安置原藩邸的乐工与宦官;唐代第一任教坊使为范安及,教坊使的职能是管理乐人与音乐,他们与音乐才华没有必然的联系;青楼与教坊关系密切,盛唐时它是教坊选拔乐人之重镇,中晚唐以后教坊加强了对青楼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5.
汉语成句理据再思考——以“鸟飞”“鸟飞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只要主谓俱全、意思完整,句子就能成立,这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对"鸟飞"和"鸟飞了"的比较和辨析说明,主谓俱全、意思完整既不是成句的必要条件,也不是成句的充分条件,而语调等语用因素才是成句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6.
道德关怀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根本出发点。对他来说,小说创作首先是一种伦理行为,是一种讨论乡村生活的方式,是一个拯救乡村道德的平台,是一种试图为农民进行艺术"解困"的实践与探索。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他的道德关怀被批评家成功地转换为政治关怀。赵树理虽然因此而放弃了文学的全面继承与创造、人物形象的现代建构、文学语言应有的优美,但却肩负起比审美建构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升华出超越在审美之上的道德意义、献身精神和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27.
宗臣是明代"后七子"之一,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内反权奸,外抗倭寇.宗臣从嘉靖二十九年入仕到嘉靖三十九年卒官,只有短短的十年,经历了进士及第、谢病归乡、重返京师和外补福建四个阶段,期间虽取得一些政绩,但身处官场,日对豺豹,心为形役,痛苦不堪,多次表示要归隐江湖,显示了强烈的仕隐矛盾.其中缘由除了朝政腐败奸佞柄权,导致他心灰意冷之外,崇尚"乘青云,弄紫霞"的逍遥自在.力图摆脱尘世的羁绁,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原因.了解这一点,有助于知人论世,对解读宗臣及其诗文会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8.
探究单纯词的理据,训诂学已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而探究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理据则是一个有待全面展开的课题。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一部正面解释复合词理据的词典或专著。不少复合词中语素的意义无法从辞书中查得。探究复合词理据的基本途径大致有增补义项、让语素义与词义挂钩、让内部形式与词义挂钩三种。  相似文献   
129.
作为美国20世纪"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奥康纳在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不仅延续了美国南方文学的创作主题,强调家庭、宗教信仰、白人与黑人的种族关系等概念,继承了南方女性作家关注女性、关注女性形象与生存体验的创作传统,更以其强烈的宗教现实关怀的情怀,探讨了人和人、人和神的关系,使传统文学业已表现的理智与情感、理性与本能欲望、善与恶等二元对立的人文母题超越了狭隘的地域界限。其中,作品对人类生存困境以及人性两面价值的透视,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学对人类自身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0.
在20世纪40年代以延安文艺为代表的解放区文学创作中,知识分子群体的审美趣味因涉嫌小资情调而受到主流政治话语的排斥,无法得到充分的彰显。然而,审美趣味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尽管受到意识形态和作家主体双重的抑制,审美趣味仍在小说创作中留下了可待考察的痕迹。解放区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以及创作主体的创作过程。就隐含了其独特的“审美趣味”。从审美趣味的角度,深入解读其时的小说创作,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和作家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