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0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世纪以来,江苏作家群以对现实敏锐而大胆的把握,对人的精神深处犀利而透彻的挖掘,对当代中国人复杂而又多彩的生活的展现,显示了“文学苏军”的精神品貌和江苏文学创作的新形态.紫金山文学奖见证了江苏文学事业繁荣,见证了江苏作家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坚守和乡土文学创作的超越以及审美风格的多样化追求.  相似文献   
82.
丁玲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出现了重大转型:由个体表达向阶级呈现切换、由心灵开掘向表层叙事转化、由艺术想象向文学纪事迁移、语言由精致向粗放流变。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从文学发展史的层面对其重新考察,她的转型在感应和记录时代、大规模表现现代乡村社会以及把长期被"病魔化"的乡村与农民还原为本真状态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也存在着丧失文学的批判精神、消解个体生命价值、缺少艺术上的引领性和超越性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3.
罗隐生当晚唐末世,虽才华横溢,济世情切,然科场沉沦,终身不第,饱尝屈辱辛酸,其心灵一直在痛苦地痉挛着。追寻诗人用世、愤世、弃世的心路历程,倾听他的屈抑之悲与愤激之鸣,进而呈示其特定年代中的灵魂本真,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唐末时世,尤其是才智之士的追求与不幸。  相似文献   
84.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教育学的"教育均衡"是对教育结构与功能失衡的否定,并指向学校教育功能的优化。从教育学视角出发解读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教育均衡发展实践,会发现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主体并不仅仅是政府,而是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与影响的结果,其中,学校是重要的实现主体。学校共同发展、分类发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85.
马建高 《阴山学刊》2007,20(5):22-27
名人写书是当代审美文化中的独特文学景观,这种打着大众化散文的旗号,掀起的"散文热"现象留给我们很多思考。从中国散文发展的各阶段特征来看,名人创作的自传体散文无法达到精品散文的高度。从当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心理背景来看,具有广阔市场的大众消费文化契合了当代审美文化中名人自传体散文的走向。对于这样的文化现象要持包容甚至是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86.
文学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数指称,在当时提出这一命题的不同学者那里,实际有着很大的差别。目前.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开拓空间,需要在新的社会现实和理论背景下得到新的发展和阐释。在新时期的我国,它在经历钱中文先生提出的“审美反映论”和其他学者提出的诸多理论之后。正面临着三个方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87.
文艺大众化的历史建构贯穿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从"五四"到三十年代是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建设期,知识精英为文艺走向大众设计了多种预案,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终未能开花结果;抗战开始后,随着历史环境的骤变引起的文化中心的散落,原来处于边缘地位的大众文艺被众多知识精英所激活,并在短期内形成初潮。但随着多数文化人在内地陆续定居,这一初潮很快悄然退去;然而,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文艺大众化却一路走强,在权力中心、本土作家、外来知识分子以及农民大众的合力作用下,到了四十年代中后期达到高潮——乡村文艺主流化。反思这一建构过程得出的结论是:文艺大众化是历史的选择而非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88.
89.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90.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也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自我的发展是青春期学生心理安全形成的内在动力,青春期学生拥有心理安全也是塑造健全自我的基础.青春期学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完善自我,以提升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