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3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41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诰》是研究六朝道教史和中古汉语的必用资料,但长期以来没有校注本,这与其重要性极不相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由日本著名学者吉川忠夫和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对《真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真诰》最为翔实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一些点校及排印尚有问题,可再探讨.兹选取27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李伟萍 《唐都学刊》2007,23(1):48-51
少女光洁的肌肤、纯洁的心灵和母性的温情是孤儿川端的“救世主”,在感官与纯洁、母性与少女之间川端作品中出现了美女与佛的结合,进而形成了其文学中感官因圣洁而得到净化的“好色”情调。因此,从内在的形成原因来看,川端文学的“好色”情调是其诗化了的孤儿的缺失体验。  相似文献   
3.
回眸20世纪中国文学在韩国的研究轨迹,对韩中两国的学术界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韩国的中国现当代 文学研究与中国的研究方向差别不大,中国当代文学及港台文学研究方面较落后,研究对象集中。21世纪的研究倾 向是:韩国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更多起来,并脱离中国研究的既定道路,韩中比较文学研究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论"养气"说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修养、创作心态之培养、艺术才能之习练、艺术个性之发扬、人生阅历之增广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世界意识是一种开放意识,即放眼全世界,以世界先进的文化潮流为主体、为本位,来审视和推进中国的文化与文学革新运动,把中国的文化和文学革新运动作为20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这一文化和文学革新意识的飞跃,对于中国几千年自恃的“世界中心”的传统观念无疑是一个根本性的冲击。在这种开放意识的驱动下,中国文学终于从清末民初的初步开放走向“五四”时期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至80年代,文学研究进入"理论的时代",此时的文学理论为克服印象式批评的弊端,主动向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学科借鉴概念范畴、论证逻辑、思维方法和视域框架。文学理论的这种科学化努力一方面使其"理论"品性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却使其"文学"色彩迅速淡化,文学理论汇入文化理论洪流的同时也显现出"非文学化"的倾向。然而,文学理论毕竟难以成为严密的科学,它在自然科学眼中具有"寓言"特质,这恰从另一面显示了文学理论的叙事特性。而承认和正视这一点,将会使文学理论的诸多不可替代的品质得以显现:它的"体验式观察"和"见证式记录"特征,它的建立在"狩猎模式"基础上的、面向未知世界的思维探险,它的因理论的"狡诈"而呈现出来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假定性,皆因自身叙事性的强化而彰显。  相似文献   
7.
王萌  冷川 《东岳论丛》2012,33(4):118-120
宋潇凌是山东近年来崛起的一位极有个性的青年女作家.其中她最重要的女性小说,语言风格温婉细腻,又充满着对世事洞彻的反讽;既能深入到女性独特的心理空间,又不失清醒的现实感.“辛辣”一词或许是对宋潇凌小说风格最好的概括,几乎在其所有的重要作品中都弥漫着这种美学意味.这种内涵暧昧的风格至少包含了两层寓意——诱惑与嘲讽,而集世俗感与语言纯净度于一身的意象的营造更是其语言深层次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讨论的是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写作风格,即易安体中女性视角的问题。本文将会例举《漱玉集》中的词,通过时间、空间以及女性主体情感三个部分,从诗歌的用词、意象、情景等方面进一步阐释李清照词体的独特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土改文学中,翻身意味着无数个体农民的身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同时这也象征着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即将醒来。从生理政治身体上看,身体必须受到外在权力的控制,衣服是翻身的重要标志,然而过分追求衣服的美观舒适将会受到革命话语的指责。从生产政治身体来看,身体还需不断接受生产劳动的考验,身体成为了生产的机器和劳动的工具。身体因为阶级的划分而具有了不同的价值,地主的身体在示众的场面中遭受暴力,而农民的身体因为伤疤而具有了神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东汉前期意识形态"大一统"局面得以空前增强,是通过王权对知识形态的规划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儒学的提倡,为士人确立正面榜样,以达到对他们的引诱与规划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宣布图谶于天下",对思想进行强制性规划,为知识者提供一套不可逾越的参照系;再者,通过白虎观会议,议定意识形态标准,以国家法典的形式对各种知识形态进行重新界定,使之服务于帝王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