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9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22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2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南解放后,党所面临的复杂局势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干部中出现的一些畏难情绪、享乐思想和攀比心理等不良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领导的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等工作任务的顺利实现。邓小平认为干部作风关系到党的执政安危,他要求领导干部严格按照政治纪律和组织制度加强学习、规范言行,自觉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等倾向,切实依靠群众推进各项工作。虽然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不同的时代环境和历史任务,但是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根本要求都没有变,还是要遵循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切实践行群众路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确保干部队伍具有优良的作风,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22.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其基本内涵,将国家、民族、个人相结合,赋予不同层次的内涵和追求,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第二层次表现在逻辑结构上: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历史、现在、未来的时空坐标中,从历史长河探寻发展的规律,从世界层面来看追求的是和谐、和平、合作、共赢,从国家层面要求处理好国家、民族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层面强调个体的责任担当。中国梦第三层次体现的是其精神实质,即将中国、世界、人类发展相结合,阐释了中国、世界和人类的关系,将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相结合,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梦的本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3.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主要根据决策者的偏好而非民众的需求作出,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供给过剩”和“供给真空”现象并存.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构建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机制.大数据具有的全样本化、精准化、个性化等特点与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具有耦合性,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与无缝对接.将大数据技术嵌入公共服务供给的输入、转换、输出、反馈等环节,构建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机制,有利于拓展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领域的理论研究,且为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4.
重庆市"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续坚持发展并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注重统筹兼顾,提出了"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到2012年,基尼系数降至0.38左右,  相似文献   
25.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开始实施的文化发展战略。八年来,我国已批复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武陵山片区批复设立了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但都各自独立于省级行政区内,使相同或相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行政区域切割,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流动性。因此,对区域内批复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整合,构建更加开放、一体化的“武陵民族走廊文化生态保护区”,更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内在规定性。这一构想首先基于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条件良好,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割裂,要实现这一构想又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其出路就是打破行政疆界,整合资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传承为核心,把整个区域建成“中国武陵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2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是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和环境的严重污染,所以三十年来经济取得飞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反思。可以说,之前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由来入手,深入的分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困惑以及中国经发展方式一直难以根本转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要加快转变经发展方式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从而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新一轮的增长期中抓住机遇,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开发性移民方针的提出与移民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民经济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中国提出“开发性移民方针” ,并开始在三峡库区移民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现象或经济模式。移民经济是以“开发性移民方针”为指导的经济 ,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的经济。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的实践证明 ,移民经济有利于市场对移民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优化 ,有利于库区经济结构调整 ,是确保移民能够“搬得出 ,稳得住 ,逐渐能致富”的好形式 ,为最终解决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这一世界性难题奠定了基础。展望移民经济的发展 ,可以预见 ,移民经济将逐渐成熟和规范 ,成为移民迁建的基本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8.
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为了从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我们必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区别开 ,把社会财富生产与价值财富生产区别开 ,把价值源泉同生产要素重要区别开 ,把价值创造同收入分配区别开 ,把决定价值的依据同生产要素分配依据区别开。只有这样 ,才能为推动和充实劳动价值理论提供研究框架 ,寻找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9.
人的全面发展 ,主要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提高与协调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观 ,主要体现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统一的坚实保障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内在要求 ,充分自由与社会制约相统一的重要机制和实现自我与社会贡献相统一的价值取向。科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目标取向 ,努力构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是现代哲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0.
论述了网络经济与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和二者相联系的法则、特征与规律 ;分析了重庆网络经济的现状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