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语热"在全球迅速蔓延。汉语在对外教学的过程中,既发挥着其积极的影响,又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与挑战。在文化间性的视域之下改进对外汉语教学,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2.
文中旨在通过《我们的小镇》这一典型剧作,透析后现代主义对戏剧写作的影响,以及戏剧中时间重构现象的形成。探讨了一种新型的艺术手法:通过生死世界的对话将从而彻底推翻传统意义上的时间概念,创造了新时代戏剧的多维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33.
延安时期外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程设置和内容注重实际,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外语教育特色。回顾这一时期的外语教育经验,挖掘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对当下的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4.
35.
以T. S.艾略特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为基础,尝试管窥艾略特独具一格的见解:“传统观”分析“陌生化”、“互文性”、“重复理论”、“影响的焦虑”等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与“传统观”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解读不仅拓展了艾略特“传统观”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证实了艾略特“传统观”具有极强的先锋性与预设性。  相似文献   
36.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一套使用非常广泛,十分受欢迎的面向第二外语和自学者的教材,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从单词、语法、练习三方面,总结了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师和学习者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弥补对策以及科学学习方法的建议。呼吁本教材的编写者能针对这些问题认真重新考虑、整理修订,使这套影响力巨大的教材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37.
柏拉图对诗人"迷狂说"和诗人"摹仿说"这两种朴素思想进行了认真的思辨,又在《理想国》中阐发了文艺"功用说"的观念,依此奠定了西方作家论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迷狂说"与诗人能否反映真理,"摹仿说"与诗人的知识是否可靠,"功用说"与对诗人教化作用的怀疑之间,也留下了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和理论空白。柏拉图诗学的矛盾不仅在于柏拉图政治理想与诗人天性的矛盾、哲学与诗的冲突,而且,其核心在于人类追求现世功用与其自然天性的冲突,体现为诗人身上是否分有神性与如何表现人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3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场旨在打击民族资产阶级不法行为的"五反"运动.中国共产党从当时阶级关系的全局出发,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中间阶级,并在这一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进行了有利有节的斗争,实施了一系列又斗争又团结的政策,从而使"五反"运动能够健地发展并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39.
罗兰·巴特在《作者之死》一文中,宣告了作者的死亡;此后,米歇尔·福柯在《什么是作者》中,尖锐地抛出了"谁在说话真的重要吗?"这一著名议题。但是,在这两篇引发西方学思想革命的著作中,巴特与福柯均未能区分考虑"女性"这一特殊的性别因素,也没有给出任何单独有关女作者问题的阐发。回顾英关学界关于女性作家及女性写作的探索历程,重点关注其中女性作家的作者身份建构,探讨关于她们的"生死问题"。女性作家的作者身份研究应该成,也必将成为当代文学研究及作家理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40.
《雅歌》作为圣经智慧书的最后一部,具有非常浓厚的诗意与神秘色彩。它既是一部描写所罗门时期男女爱情的诗歌,又是一部神圣的宗教经典。《雅歌》表现出了一种冲突下秩序的丧失。通过第八章爱的颂歌,这种两性的争端得到解决,并达成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