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美国多元文化的话语体系背景下,美国诗歌与美国文化之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关系,而正是这种关系赋予了美国当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从文化视域对美国当代诗歌进行研究和诠释是一种独辟蹊径的诗歌研究方法,对揭示美国当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王卓的新作《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10月)就是一本从文化视角介入美国当代诗歌,并成功地运用文化诗学的理念全面考察美国当代诗歌政治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的力作。作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一专著在选材、立意以及研究方法和角度等多方面都…  相似文献   
62.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63.
作为语言研究的核心,意义的建构研究一直是人类探索的课题,多义化也是这一核心的核心问题.从Bréal把多义概念引入语言学界到21世纪的今天,多义化研究经历了强社会文化期(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下的沉寂期)、认知研究鼎盛期、社会认知期三个主要研究阶段.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学科间的不断互鉴,多义化研究已从词源学视域对社会文化的观察,继而对人类心智的探索,转向了对自然语言进行社会维度的研究.在这种再语境化研究思潮的回归中,语言意义在社会语境中的浮现、传播、规约化的建构轨迹进一步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比《吉姆爷》和《阿凡达》两部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命运、叙事情节等方面,认为康拉德小说《吉姆爷》借助"东方"马来叙事散播帝国话语,而美国电影《阿凡达》以小说《吉姆爷》为"原型"宣扬帝国意识形态,是《吉姆爷》中东方主义思想的再现和延伸。在全球化视域下,西方国家不仅借助小说这一表现形式传播帝国话语和意识形态,还采用更为广泛、更快速有效、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形式——电影媒体,确保多方位向第三世界国家乃至全世界推行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65.
启蒙的悖论所引起的困境业已显现在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中。面对陷入困境的启蒙,简单地质疑、否定、反对启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应该把启蒙视为人类走向进步、文明的精神诉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启蒙在中国还远未完成,还需要继续进行下去。但同时也必须警惕这种生发于西方语境中的启蒙和现代性所带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影响,进而打破西方话语操控下的现代性标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以弥补启蒙理性弊端的成分从而让启蒙精神和现代性成为符合中国文化及民族性的价值尺度,以便彻底实现中国的启蒙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66.
美国自然文学女作家玛丽·奥斯丁描写了西南沙漠地域的地形风貌、动植物特性、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土著居民,将浓郁的西南地域特色融入美国自然文学传统之中。她的文学创作与柯勒律治的"有机论"相契合,就像沙漠仙人掌一样,从作家心灵的种子萌发,在西南沙漠地域的自然和印第安文化中汲取养料,将她的思想、情感、灵魂客观化在作品当中开花结果,写出了"沙漠经典"《少雨的土地》和其他自然文学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将西南沙漠自然环境、作家生活经历、艺术创作三者联系起来,成为有机的整体。同时,奥斯丁的自然文学创作使她的生命得以升华,调和她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成就自我精神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7.
爱伦·坡的宇宙观及其审美内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作家爱伦.坡以诗意的宇宙观同其审美诗学观以及艺术化的人生观互证互释,以审美方式勾勒了一幅人与宇宙的生成和演化图景,审美成为其艺术观和宇宙观的交汇点,想像构成了他的宇宙观、文艺观和人生观的审美方法论,艺术论及人生论则成为其宇宙论的最终落脚点,从而构建了诗与宇宙两相应合、人与宇宙审美交互的总体艺术架构。  相似文献   
68.
郑鸣 《理论界》2011,(9):97-100
乔治.巴塔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他在人生实践中提炼出一个主要哲学理念———"多余"观,并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实践着这个理念。本文将对巴塔耶的主要哲学思想"多余"观进行分析,并且揭示巴塔耶是如何在生活当中奉行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69.
库尔特·冯内格特在大学理工科接受教育并在高科技公司从业的经历赋予他独具一格的敏锐洞察力,使他能够意识到并揭示出机械对人类生存条件的威胁。在他的第一部小说《自动钢琴》中,他借鉴了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分层控制结构设计。一方面,冯内格特运用以来访的国宾布拉德普尔国王为中心的系统表层配置,揭示了机器主导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奴役。另一方面,他采用围绕小说主人公保罗·普罗透斯博士的底层设置,揭示了该社会对精英的监禁及其为了把这种奴役和监禁强加给公众而施行的诡谲手法。小说对工业文明的否定对于新型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70.
培养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语法是语言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交际教学法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传统的脱离语境的语法讲解遭到了摒弃,英语语法教学也应遵循交际的原则。笔者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交际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探索进行有效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