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40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周航 《南都学坛》2012,32(5):139-140
<正>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是以生产队为链条、以家为单位管理乡村群众的基层政权组织。在大包大揽的公社制度下,乡村民众只需从事流水线式的生产活动而不会过度关注与己相关的经济、民主政治等问题,很长时期内乡村民众缺乏民主意识,习惯性地养成了与封建社会无异的以"纳赋"为主的"臣民"思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  相似文献   
143.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美国一方面高呼贸易自由,对其所指称的不够自由化的国家施加高压迫其打开国门;另一方面却赋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更多的权利,强化337条款的适用。本文试图通过对337调查与司法诉讼程序进行比较分析,揭示337调查中的歧视性规定,以期能够为我国抵制337条款提出合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4.
在涉外产品责任冲突规范的连接因素上,国际条约与我国国际私法立法都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新发展。在对弱者利益的倾斜保护、意思自治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调和、当事人属人法的立场抉择、强制性规定的优先适用等方面,我国充分借鉴欧盟《罗马条例Ⅱ》及海牙《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的法理命脉。在当下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设定产品责任准据法的前提下,须在具体个案基础上反思中国国际私法视角下的产品责任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5.
基于其"共享自然资源"的法律属性,跨界水资源的水权性质应界定为跨界水资源的主权所有权,其不是跨界水资源主权,更不是基于国内物权理论构建的跨界水资源所有权,应当属于流域各国对跨界水资源的一种公权性支配。限制主权理论因忽视跨界水资源的主权所有权,在实践和理论中都面临着困境而应被摒弃。随着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法律化,在明确跨界水资源的主权所有权的前提下,共同利益理论作为解决跨界水资源冲突与合作的根本解决途径,应从跨界水资源保护相关的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两个维度予以构建,与之相关的要素主要包括主体、制度、程序等方面,这也是未来跨界水资源理论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7条规定了涉外不当得利、无因管理案件的法律适用。通过对援引该法条的163份裁判文书统计整理,从不同维度研究涉外不当得利、无因管理法律适用现状,以期探明司法运行状况。经分析发现法律适用中存在识别不当、适用系属公式无法律依据、法律推理过程逻辑错误、忽视意思自治中的默示选法和法院地法适用比例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加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以实现法典化,进一步加强司法制度建设,同时强化提升司法人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47.
乌拉圭河纸浆厂案是国际法院对环境事项进行管辖和裁判的新近重要案例。争议围绕乌拉圭单方面在界河边授权修建和运营纸浆厂是否违反了乌拉圭和阿根廷关于界水利用的条约而展开。乌拉圭是否违反界水利用的事先通知义务,是双方争议和法院裁判的一个焦点。国际法院作出的裁判有助于加强事先通知义务在跨界水资源利用中的习惯法地位,也对跨界水资源丰富的中国开发利用跨界水资源的活动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48.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很好地落实了该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要求,高屋建瓴,追踪前沿,注重国情,接轨国际,体系相对完整,内容较为充实,是一部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9.
2008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鹿特丹规则>.该规则较之以往的<海牙规则>、<海牙-维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在承运人的义务与责任方面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反映出<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的影响并进而揭示出新规则对承托双方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0.
民航是一个具有密集监管属性的行业,民航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监管。目前,中国民航监管体系正处于改革密集期。在有限的机构和编制下,为适应新时代民航发展的需求,民航监管体系必须持续创新。创新监管的总原则是在持续简政放权的基础上,结合民航监管的特点与现实需求,对传统民航监管的理念、手段和方式等进行创新,以提升民航治理水平,解决民航现实问题。在民航创新监管改革的具体路径上,则需要提升监管效能,推进民航精细化、集约化监管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及创新民航监管手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