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1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进入新时代以来,伴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华文明自身的不断演化以及中国与世界各民族国家不同文明间交往的日益深入,习近平文明观得以孕育生成。这一文明观,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来制定探源中华文明的新标准、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共同价值理念,是胸怀天下的文明观;强调人民是文明创造的主体,以保护人民的人权为文明创造的最终目的,是人民至上的文明观;注重从长时段的历史纵深中认识文明、在世界历史的生成视野中创造文明,是大历史的文明观。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习近平文明观的鲜明特征,既体现出中华民族在涵养博大精深中华文明过程中的传承与坚守,又体现出中华民族在对待世界不同文明时的立场与态度。深入理解这四大鲜明特征,对于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以及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等问题的战略思考和系列论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中央政府对农用地的严格管控,使得征收农村建设用地成为地方政府获得增量土地的主要方式.现有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赋予地方政府垄断征收权和城市一级市场的垄断供给权,被征地农户因此只能获得较少的补偿,而城市土地使用者则要支付更高的土地出让价格.现有的制度安排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也减缓了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速度,更不利于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政府只要做好土地用途规划、 加强使用过程监管、 维护好土地市场良好秩序,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后不仅不会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而且能够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增加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13.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生态道德教育在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拓展高校德育内容和培育时代新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培育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在对青岛滨海学院外国留学生与国内大学生生态道德状况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体系、实践模式、实现途径以及内生价值,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供鲜活案例及现实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4.
劳动权利、义务异化是异化劳动不道德性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马克思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矿难问题的两大伦理维度。在马克思看来,矿工劳动权利,尤其是健康、安全权严重缺失是矿难的实质所在;资本家草菅人命是造成矿难的根本成因;资产阶级政府不作为或消极作为是造成矿难的重要原因。马克思劳动权利、义务观启示我们,防治矿难,克服异化劳动是根本要求;健全完善机器设备,积极发展大型煤业集团,加强“安全民主”建设,扫除不道德煤矿资本的权力靠山是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5.
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方面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主体的适应性与社会性。本文以常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为基础,考察社会支持向度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证实,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较高的预测性。高校应该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社会支持功能,积极建构交流实践平台,以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在家庭早期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观培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家庭早期教育中公民价值观培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早期公民价值观培育,家长要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坚持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7.
儒学传统并不存在现代政党的生长基因,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现代性政党因素的正常发生。近代中国政党主要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外源特质。政党文化移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政党的中国化问题。中国国民党极力提升儒家在中国国族建构中的标识意义,进行了"儒化"尝试,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中国共产党则着重从中国国情的现实要求和近代政党的客观使命出发,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国族主体地位,走出了民族化的道路,开辟了政党中国化的现实路径。国共两党的发展历史证明,"儒化"并不是解决政党中国化问题的良方,只有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实践,依托民族实体,挖掘民众潜力,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建构起自身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1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运动给川西北乡村社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中国共产党传递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身体政治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凭借身体之伤的展现与诠释,中国共产党以“政治道德化”和“道德政治化”的方式让农民认识到了苦难的根源。对地主身体的规训、惩罚昭示了新政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也凸显了农民强烈的复仇意识,政治对身体的分类操控加速了乡村社会的整合及认知模式的更迭。革命视域下的身体被赋予了不同以往的象征意义,生理感知、审美取向、身体归属、形象表达等都与阶级政治密切相关。土改运动是身体的革命,同时它也塑造了革命的身体,身体与革命两者交织互动,共同书写了中国乡村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9.
马克思的历史发展理论,只有从空间角度,具体来说从城乡关系的变迁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就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分工是空间的分化——城乡空间的分离.只有城乡之间完整分离,才能使生产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可能.西方社会之所以能够从传统农业社会自我演化成为现代社会,就是因为西方一直具有独立的城市空间存在.而非西方社会却由于城乡分离不彻底,导致社会自身缺乏发展的引擎,从而无法自我演进到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20.
美籍华人熊玠(James C.Hsiung)从文明背景、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3个维度对中国道路进行了思考.他提出中国复兴是中华文明的自我复兴.在中国复兴之路上,国家的指导思想实际是从古代的儒家思想过渡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革开放开启了探索前行的中国道路,并呈现出光明的前景.熊玠的这些认识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有利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是,熊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及中国道路的理论与制度等有关问题的认识还值得商榷.尽管如此,熊玠的认识依然启示着我们,不仅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而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深化国外中国道路研究,还要加强学术交流,继续走好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