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1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670篇
社会学   8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多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也译作"多元系统论")[1]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就在其著作中提及并不断完善的理论。该理论以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为基础,认为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多系统(Polysystem),即一个系统网(Network of Systems),包括具体与抽象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现象里  相似文献   
2.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不可缺一的条件。作为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任何语言都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但不同语言在时空性特质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语言偏重于时间性表达,而有些则侧重于空间性表达。本文借用与汉语、英语的对比和比较,揭示祖鲁语侧重于时间性表达。首先,在祖鲁语中动词是构词和构句的基础和中心,动词性词根是基础,大量名词由动词派生而来,构句时各种语法意义均附着于动词,形成动词核心体。其次,时态是祖鲁语中非常重要的语法范畴,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具有强制性。再次,祖鲁语中存在一类表示事件之间时间关系的助动词。这些语法特征都说明祖鲁语更侧重于时间性表达。   相似文献   
3.
个性教育与教育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个性教育的涵义及发展 ,对个性教育的重要性及建立以个性教育为特征的教育体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项狄传》中有一个关于意义的哲学主题。斯特恩认为 ,语言和理性不能表达意义 ,只有构成感性内容的东西 ,如情感、想象 ,动作等 ,才是意义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墨经》名学探讨了名之界说、名实关系、名的分类、正名原则以及名之谬误,其中包含深刻的指称论、语义、语用和语境等符号学思想。从现代符号学观点重新审视这些思想,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从小就接触到中国传统的文化,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对这种文化的热爱。基于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赛珍珠对中国文化的走向提出了富有个人特色的思考。作为一个作家,赛珍珠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她摆脱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在描写中国的作品上取得了比20世纪其他西方作家更高的成就和声誉。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文学史上,与苑猎京都大赋和抒情言志赋保持同样均衡发展态势的还有咏物赋。而且和前代文学中的咏物描写相比,西汉及东汉初期的咏物赋在独特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比附颂德的特点,它们强调德行使物象发生的情态改变,有一个自上而下施德的转折,所以其歌颂的对象是以帝王为主。而东汉中后期受时代变化的影响,有些咏物赋开始藉外物来抒发赋家内心之胸臆,有些则增加了对物象本身物质形态的描绘,而且在尽物之态的同时还流露出一些审美观照,将赋家的内心体察以及物象特性巨细无遗地表现出来。而汉代咏物赋这种从比附颂德到托物抒情的转变,正可使我们捕捉和把握到其中所体现的时代、文体以及赋家思想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8.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从分布视角对语言进行科学描写,扭转了美国模仿欧洲语言学研究的局面,对后来语言研究产生很大影响.有研究认为Harris的分布假说和功能语言学的语境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研究认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分析存在缺陷.通过回顾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分布的描写运用,并对比分布假说与社会语境论,分析发现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视角在推动语言的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历史价值,但由于语言观相对封闭,存在重描写(音位与语法),轻解释(意义)等局限性,而且在语言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与社会语境论存在不同.分析认为,分布分析高于方法论范畴,但又算不上一种理论(假说),作为一种研究视角较妥,不能简单等同于社会语境论.重新认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分布视角有助于当前我们以更开放的语言观来审视语言.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8,(1):78-83
当前世界个别地区已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面临着强烈的恐怖主义威胁,破坏了地区安全与稳定。而全球其他地区也暗流汹涌,因此应当构建和加强国际反恐警务合作的新模式,协调各国力量加强反恐力量的构建,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研习情报特征,重视情报配置,以情报的预防思想为重要参考借鉴,积极倡导构建基于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情报控制网络。同时,还应认识到实现情报预防共享还存在一系列障碍,因此,要明确情报预防思想在区域化反恐合作中的地位与功能效用,通过情报侦防与预判,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存困境,从而通过强有力的情报控制体系建设,实现预防恐怖主义袭击的目的,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  相似文献   
10.
自欧债危机以来,欧盟经历了诸如欧债危机、周边安全危机、难民危机、恐怖袭击、认同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冲击,这种冲击也反映到欧盟对外政策方面。从最近几年欧盟在对外政策各领域发布的政策文献以及对外行动实践来看,欧盟对外政策中务实主义色彩日益浓重,反映了其在价值观外交遇挫后的战略调整。欧盟现在更加重视周边的安全和稳定,更加重视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针对某些国家提出了复原力概念,在安全与稳定之间寻求平衡,强调战略自主性以加强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欧盟对外政策调整同样反映在其对华政策领域,欧盟对华疑惧情绪增加,对华政策中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渐浓,更加强调对中国的规制和欧盟的整体利益,在重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