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27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281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竹枝词作为一种较少雕饰,体现朴素风格的文学形式,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史料和文化史料,多有真切反映历史文化真实和民间智慧精华的清新乐章。王慎之、王子今二位先生的《竹枝词研究》付梓出版(泰山出版社2009年6月),为关心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读者带来了新的欣喜与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2.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为倡导建立历史编纂学学科倾注了大量心血.在20世纪60年代,白先生首次提出历史编纂学是一份重要的"史学遗产"的观点,倡导对传统史学的编纂思想、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进行发掘、分析和评价.之后,他又多次撰文论述历史编纂学的内涵及其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从理论层面上为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宏观架构;由他主持编纂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采用"新综合体",实现了编纂体系上的重大创新.白寿彝先生关于历史编纂学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有重要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编纂思想:推进中国历史编纂学研究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名著的出色成就与史家编纂思想的独创性和合理性密切相关,以往对此却重视不够.今天应当加强对编纂思想的探讨,深入地阐释史家对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解,史家所要强调和凸显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史家如何根据其确定的编纂思想来进行史著的记述议论和组织安排等.<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典籍,其编纂思想的创始价值在于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极其珍贵地记载了中国古代文明前后相承的发展,在历史观上明确总结出"以史为鉴"的思想,在编纂方法上开启了后世"记言家"之先河,同时又有纪事本末体的创意.司马迁的<史记>成为传统史学楷模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成功地贯彻了"成一家之言"的编纂思想,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体裁的相配合,构建了规模宏伟的社会"全史",重视记载"人"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勇于提出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治史者只有抓住编纂思想这一关键环节,便能成效显著地推进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并大大增强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04.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期刊,刊登了大量西方文明的知识,传播了国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信息。期刊中的史学篇章,通过中外比较的方式概述了中外历史发展过程,绍介了西方国别史、英雄人物、史学家,并发表了一系列评论。这些史学信息在近代早期士大夫中产生了回响。它成为近代前期中国人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中外史学交流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05.
在清末科举改革风潮中,身处士林官场的恽毓鼎对科举之变,初始时抱着是一种积极支持和参与的态度,而当改革进入了制度本身的颠覆时,出于对道统将绝的焦虑,恽氏又对其质疑,再到极力反对,个中缘由,其日记可见大略,恽氏心态轨迹,似可见当时一般士人对于科举兴废之态度。  相似文献   
106.
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寻访与遴选、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坐床,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热振的地位举足轻重,贡献很大。他之所以主张以拉木登珠为转世灵童并主张不用掣签,既是出于巩固和提高自己在西藏地方政府中的权力与地位的考虑,又与九世班禅、国民政府及内地的主张有关。他先是提出由蒙藏委员会驻藏代表张威白参加坐床大典,随后欢迎中央大员吴忠信入藏主持,并协助吴忠信完成了对转世灵童的认证和坐床。这一切,热振基本上是按照旧例办理的,其权力与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7.
陈涛 《南都学坛》2012,32(4):23-26
秦汉时期,文具制造业开始兴起,毛笔的形制确立并得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笔业持续发展,制作原料不断增加,技术水平逐渐完善,使用范围渐趋广泛。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笔业重心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但东晋以后,南方地区的制笔业发展明显。  相似文献   
108.
蔡邕并非一流的经学家,在经学大家辈出的汉代,他的经学成就难与郑玄等人比肩。然而,他的积极用世精神独步当时,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忠孝思想、正名思想、谶纬思想中闪烁着儒家的用世精神,其政治主张亦以用世精神作为指导。这一特点使得蔡邕作为具有经世致用精神的儒家学者,在东汉末年引领学坛。  相似文献   
109.
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对系时讹误未能一一校出,现作补校如下:  相似文献   
110.
京杭大运河有“人类历史奇迹”的美誉,是贯通我国南北水运的大动脉。千百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系中国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纽带,大运河也呈现出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但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航道淤塞、黄河改道、漕粮河运改为海运等自然、社会原因,京杭运河一度走向衰落。本文选取京杭运河主要是山东运河在近代以来的衰落情况及其原因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