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89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318篇
社会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为典范,开启了对“典型社会”的个案研究。商品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问题都以浓缩的形式凝结在商品之中,马克思正是从商品的二重性这一独特视角来剖析“典型社会”,提出了人“在社会之外”才是人的论断,从而赋予了“社会”以独特的历史规定性,深刻地揭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人的历史性存在境遇。  相似文献   
732.
文化危机和人的生存困境引起了本体论研究的复兴,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合法性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该文对文化危机、本体论复兴以及哲学界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认识逐一进行解读,希望借此能彰显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33.
发展问题是由发展本身所引出的需要后续发展花大气力来治理的问题。这是一种自反性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表明,现有的发展模式和观念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已经把人类带入了"风险时代"。为了抵御和克制这种与行动者的行动具有自我相关性的、由"文明所强加的"的风险,走出"囚徒困境",人类再也不能在发展问题上掷色子,而必须超越一般性的理论思考,通过对现实具体问题的深入解剖来求得对发展的根本病症的诊治,建立能够与实际行动相契合的整治措施。对此,哲学应该为发展导航。因为通过哲学的反思不仅可以建立一种具有全面发展眼光和视野的一般意义的发展学,而且能够在理念上首先缔造一种扬弃简单增长与进步的旧发展观和片面强调人类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的更高的"深发展观"。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无论在深刻性上还是在治理难度上都史无前例。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发展战略上作出长远和审慎的思考与筹划,努力成为"深发展观"对话的参与者和发展伦理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并逐步使之上升为普遍的理念和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734.
“精神家园”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家园概念是学术界常用的一个概念,以往对于其含义鲜见学理上的探讨。精神家园是指一个民族以至于人类的文化中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价值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现成的价值观念,从而为人们描绘出了世界的图景和生存的意义。同时,精神家园又具有开放性,不断地汲取时代精神,以丰富和充盈自身。人们之所以需要精神家园,源于人的本质——意识,是意识之指向性的体现。精神家园在文化中的功能在于为个体提供精神的皈依,为精神世界建立起秩序,赋予个体以意义。若是没有精神家园,个体精神会迷失方向,民族会失去凝聚力。  相似文献   
735.
"总体性"范畴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具有核心地位的范畴。卢卡奇把这个范畴贯穿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当中,认为它是马克思方法的本质。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主要具有整体性、现实性、具体性以及历史性等特点。卢卡奇的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恢复了"总体性"的重要地位,重新引起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矫枉过正的问题,背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736.
本文主要是从地方性知识的背景出发,讨论该知识观对科学史的影响以及在科学史中的应用,结合具体案例提出科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观。最后,简单以地方性知识观分析了中国科学史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性知识观为我们研究科学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是对各个民族科学史之合法性的认同和尊重,更有益于科学史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737.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逻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秉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举行了第一次全国逻辑讨论会,会上提出了"形式逻辑要现代化"的逻辑学发展目标,也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确定了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逻辑学发展的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逻辑学各分支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的逻辑研究园地里开始出现百花争艳的景象.我国逻辑学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逻辑砚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38.
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高度相关的两个问题经常进入学者们的视域,成为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第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能否催生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第二,近代中国是否完全实现了由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换?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形成了“冲击一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说”的对立以及“天下观”与“民族国家观”的对立。实际上,这些对立是“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两种流行解释框架的表现。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这种对立是近代中国社会“悖论”性质在思维方式上的折射与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悖论”性质决定了我们要超越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采取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3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实践"理论框架的形成."实践"的存在论意蕴的开显为马克思的"社会"概念提供了崭新的思想地平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立足于现实生活之上的实践哲学本身为我们认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只有领悟到"社会"意味着"实践","实践"是"社会"之根,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所说的"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一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740.
组织管理中的知行难题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在组织管理中的至关重要性为大多数组织所认可。但客观事实是 ,有些组织在吸收管理新知识后能够蓬勃发展 ,有些组织却不尽人意。研究发现 :不尽人意的组织管理中存有大量知行分离现象 ,而知行分离现象的产生缘起于过分遵循先例而不善于管理创新等诸多因素。知行难题在组织管理中的存在 ,一方面 ,浪费了组织的大量资源 ;另一方面 ,会导致组织中的“官僚主义”倾向。因而 ,对存在于一些组织管理中的知行分离问题进行矫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