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89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318篇
社会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日益凸现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本文总结了十五年来国内对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状况,探讨了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42.
“休谟问题”有因果性的必然性问题和具体的因果关系问题这两个不同的层次。在因果性的必然性层面上,又有人类因果性思维的必然性和现象的因果性必然性两层含义,在因果性思维形式之下才有对现象之因果必然性发问的问题。但仅凭因果关系的普遍性也说明不了具体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在具体的因果关系层面上,又有着具体的因果关系、具体的因果关系的现实、用具体的因果关系接受的特殊现象这样三层含义。休谟问题的核心含义是具体的因果关系的必然性问题,能针对这一层次做出回答才算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而这种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既不是可以经验到的,也不是可以完全抽象的认识,而是属于关涉到“存在”本身的本体认识。  相似文献   
743.
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长时期内都是在它作为艺术哲学的学科定位上展开的。近几年,这种建构虽展现出向文化审美敞开的趋势,却仍主要是对原有理论的一种延展。当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感性学来看,既推动了感性审美向身体感性和虚拟感性的拓展,又强化了身体的技术性延伸,进而革新了审美方式,拓展了审美范围;从艺术哲学来看,由于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深度介入,促使艺术与技术由对峙走向和解,同时又导致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消弭,引发了艺术审美的深层变革。因此,审美无论是审"感性"还是审"艺术",现实审美实践都因技术进步而在审美态度、审美体验、审美价值等层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审美活动的变革促使美学基本理论在五个层面产生了理论位移:审美时间与审美空间侧重的转换;审美静观的弱化与审美流观的强化;精神审美的低落与感官审美的兴盛;审美意象的内缩与审美事象的凸显;崇高之美的解构与媚世之美的建构。因此,美学基本理论应将审美变革作为生长点以实现当代重建。  相似文献   
744.
金银润 《理论界》2014,(11):53-58
先秦法家认为,"公"是君主和国家的利益和意志,"私"是臣民个人的利益和原则,它们是相互对立的。"公"主宰"私","私"服从"公",要"立公"而"弃私"。其"公"论有深刻的哲学、政治、人性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实现"公"需要具备一些素养、能力和手段。法家"公"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求统一、讲法治、重公正。但也有其内在的不足。如,利君而抑民,主张"严刑重罚"而否认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片面追求单一性而忽视个性与多样性等。  相似文献   
745.
崔露什 《河北学刊》2014,(2):243-245
仪式是信仰的表达形式,先天具有以"互渗律"为基础的人类想象和情感体验。人们通过感性体验将传统、习俗、宗教、道德、信仰等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从而获得对信仰的感性理解及坚定的内在根基。然而,以"分裂"、"祛魅"为特征的现代性问题的出现,却使得仪式从传统、宗教、道德、信仰等内涵中脱离出来,逐渐蜕化为仅具有审美功能的空泛形式,从而造成人们对"信仰"及"美"的狭义化解读。  相似文献   
746.
“良心”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篇“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一语,本义指人本然之善心,置重于个人天赋所具之性,并散发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心”。考察孟子“性善”论和“四心四端说”,探求其良心观的践行之方,可以证明孟子良心观之于个人成善、成德的内在致思理路。  相似文献   
747.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最初写作构思中包括境论、量论两部分,大致相当于现代哲学中的存在论与认识论.熊十力没有写出关于量论的系统性著述,但他终生都在思考量论问题,已经形成了实质性的量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证悟本体的性智,以性智统摄量智的明体达用,以涵养工夫实现本心呈现的即用见体.与其存在论上的体用不二、翕辟成变相一致,在认识论上,熊十力把证悟本体的性智落实到量智的发用流行和涵养工夫上,形成了认识论意义上的翕辟成变,从而在借鉴中国、印度、西方三方面智慧的基础上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量论体系.  相似文献   
748.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理想的确立,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战略,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总体意志.这一伟大构想的提出是建立在认识和把握人类历史趋势,认真审视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础之上的,在理论上是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否定.当然,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选择,本质上是人民生态利益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必须体现在现实的制度体系中,必须化为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的行动.  相似文献   
749.
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并始终对人类文明进程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毕生关注着宗教现象。在历经前期探索基础上,恩格斯晚年更是对宗教问题给予了极大兴趣,撰写了一系列理论著作,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复杂的宗教现象:从意识形态角度论述宗教特质;基于辩证思维彰显宗教功能的双重性;立足唯物史观视野剖析宗教的历史形态变迁及其未来的自然消亡等。此外,恩格斯还对具体宗教现象或宗教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近代科学诞生时期宗教与科学张力关系以及早期基督教起源问题等,在具体历史情境中展现成熟宗教理论的解释力,并透视出其晚年宗教研究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晚年恩格斯宗教理论具有总结意味的系统化、理论化,也对我们把握当下宗教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50.
两宋之际,洛学在王学、佛学等的夹击下苟延残喘,甚至一度处在消亡的境遇。然幸赖程门后学积极卫道,他们在经学上整理二程著作、在判教上排佛辟佛、在政治上积极参政影响学统等,通过不遗余力的努力,终使洛学摆脱厄运,得以薪火相传,成为南宋中期以后的显学,并作为强势话语主导南宋学术界。本文以此为考察对象,展现两宋之际程门后学在复振洛学上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