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89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318篇
社会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哲学学科的角度来理解价值观教育,就是把价值观教育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究。运用哲学的视角对价值观教育作哲学的考察,首先需要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全面反思,以此为基础,在现代性框架内,围绕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合理性问题,对“价值观可较吗”、“可教的价值观是怎样的”、“谁是价值观教育的合法主体”以及如何保证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现等与价值观教育直接相关的问题进行前提性、超越性思考。  相似文献   
92.
文章提出三个问题:一是认为《中国哲学大纲》是张岱年先生心目中的中国哲学体系,是他研究综合出来的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二是根据此书,可以知道张先生心目中的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并有一些不足之处;最后肯定张先生是哲学家,才可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93.
晚期希腊哲学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开始了新的变化,所表现出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伦理色彩的加浓,密切关注人与社会问题的,哲学的实践性得以凸显出来。笔者认为解读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不仅有助于梳理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而且对今天哲学的发展也具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将价值目标置于首位来界定社会主义,矫正了对社会主义实证化、制度化的理解,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维度.富强、公平、和谐是包含在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邓小平的核心价值观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而且是与中国实践、中国语境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的特点,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5.
“尽心知性”和“存心养性”的哲学观蕴含着孟子对心性问题的思考,其与庄子“斋心达性”以及释氏“识心见性”同中存异.心和性实际上均指向善,既强调善的可能前提,即“尽”与“知”,又强调善的达成方式,即“存”与“养”.“尽心知性”是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强调路径,关注“善的先在性”“本能性”;“存心养性”是修养论问题,强调方法,关注“善的可能性”“教化性”.宋儒直承孟子这个心性理论,认为“尽心知性”为“上达”,“存心养性”为“下学”,肯定二者在概念内涵方面的符契之处,同时强调二者在概念外延以及心性进路方面的差别与分殊.孟子心性思想有别于康德的实践理性,对当下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内涵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是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和理论范式,重新理解和解释传统地理学中的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并在批判传统地理学空间分析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应该重新解释和定义“空间”概念,主要代表人物有列斐伏尔、哈维和苏贾等。他们对于空间概念的重构,启示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空间问题的理论研究工作,并重新认识到传统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问题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刘溪 《阴山学刊》2014,(2):106-112
阿尔都塞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思想活动都属于“实践”,实践因此被划分为生产实践、政治实践和理论实践.生产实践、政治实践只能产生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主体主义和一元决定的,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都属于意识形态,而理论实践则是与意识形态决裂而产生科学的过程,它完全以自身为标准,完全在思维中进行,这个过程是与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决裂的过程,所产生的是无主体的、以多元决定为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为了保卫马克思,引入了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从而彻底颠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98.
"天籁"是理解《齐物论》的关键所在。"天籁"是针对"人籁"所发,"地籁"只是作为引出"天籁"的一个过渡。"天籁"包括"地籁"和一部分无"机心"的"人籁"。《齐物论》一文的中心点不是"吾丧我",也不是"齐物"等观念,而是"天籁"。"吾丧我"与"齐物"只是认识"天籁",体悟"天籁"境界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人们要懂得知止,才能进一步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内心,实现自我的自由与价值,从而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天籁"境界。  相似文献   
99.
文化进化的meme理论及其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me概念来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道金斯把meme看做是文化进化的基本单元。meme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学术界一些学者的赞同,在他们的努力下,20世纪末逐步形成了用meme解释文化进化的新领域。meme理论把文化进化看做是文化复制因子--meme遗传、变异和选择的结果。但是meme存在的合法性及其进化的机制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meme理论还面临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现有的科学证据并不能确定meme的存在,同样也不能确定meme储存和传递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0.
信任与公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青原 《河北学刊》2005,25(4):99-103
当前社会转型期,信任需要走出以私人交往为背景的传统信任,并迈向公共生活。公共性交往的扩大,需要公共性信任的支持。如果公民具有公共理性下的对等性尊重,从“我之信”到“他者之信”中型塑我们的公共性信任,使得我们在公共性交往中既保有个体自主性或私人德性的同时又在公共生活中彼此尊重,共同遵循公共性基本要求。这种相互需求的信任机制,恰好为公民道德的育成提供了最好的长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