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3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14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76篇
丛书文集   2338篇
理论方法论   520篇
综合类   4434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庭审直播是本轮司法改革贯彻审判公开原则的举措,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制度之一,因而理应得到充分的关注.放眼全球,各国对庭审直播的实践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以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禁止直播模式;以英国、美国为典型的限制直播模式;以巴西与区域法院为范本的完全公开模式.  相似文献   
102.
    
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效率提供了制度基础.相比已有静态性的分析视角,通过《物权法》改革这条主线,在动态性视角下考察产权保护水平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权法》实施后,随着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动显著增强,企业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均显著增加.《物权法》对企业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在低市场化进程地区、无政治关联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在"法与金融"的研究框架内,从产权保护水平的动态性视角,为企业创新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物权法的实施进一步发挥了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市场经济的民法体系,同时,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促进了外部融资的增长,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物权法》实施的政策效果.同时,对于产权保护水平如何影响企业财务行为决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3.
流动人口分布演变机制与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五普"、"六普"数据,对浙江省流动人口分布演变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进行讨论。研究表明,与铁路、高速公路空间布局高度吻合的带状模式(竖带-横带)是浙江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重要特征,这种带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口空间聚集度。浙江省外来人口在空间上表现出"三圈层"特征,其中,一、二圈层中的安徽、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市是浙江省流动人口的主要省外来源地;浙江省"杭-宁-温"片区、义乌、慈溪等地则是流动人口最主要的流入目的地。浙江省流动人口的带状分布模式受到"经济-政府-交通"等多重效应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2000~2010年间,工资变量对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下降,而就业机会的解释能力则上升。此外,流动人口提升了浙江省城镇化水平,推动了区域连片城市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4.
105.
以自然主义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道家是以“自然的和谐”为基础,继而推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这四个层面具有一种历时性递进式层次关系.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与之相反,是基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以求“自我身心的和谐”,由此出发而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进而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再推至“自然的和谐”.儒道两种不同路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环环相扣.从横向空间上看,恰成首尾相连的回环结构,构成了作为传统和谐社会观集中体现的“普遍和谐观念”.追求“普遍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用现代系统论对之加以重新诠释,是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6.
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证明金融市场的扩张可能吸收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并得出其内在作用机制。由于房地产市场因与金融市场存在紧密联系,文章试图借鉴该机制来分析近十年来房地产市场中与金融市场紧密联系的交易规模的变化对实体经济通胀压力的作用。结果发现房地产市场中相关交易的规模扩张的确表现出吸收通胀压力的净作用,且这种状态给整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结构性不平衡隐患。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民政部2005年的全国村民自治现状抽样调查数据,对村支书在村委会兼职对村民自治效果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村支书在村委会兼职显著地提高了村治效果;村支书在村委会兼任主任或副主任对村治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但兼任一般委员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一般委员是村支书的最优兼职模式。这一结论对于恰当处理农村"两委"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从实证角度对"两委合一"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8.
关于教派因素在叙利亚危机中作用的现有研究多持工具论观点,忽视了教派身份认同被精英工具化的必要条件以及教派动员的微观机制。本文认为,教派因素确非叙利亚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阿萨德家族统治时期叙利亚社会长期积累的教派间利益分流、社会区隔和敌对情绪,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危机教派化的前提条件和大众动员的最初框架。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伊始,民间自发的地方性教派动员和暴力已然出现。叙国内外精英通过不同政策迅速直接或间接介入民间自发性的教派动员,制造或强化了历史积累和新近出现的教派敌意、利益冲突、能力、机会等因素,触发并加剧了“安全困境/暴力螺旋”和“群体内—群体间交互作用”两大机制,最终导致了危机的教派化。  相似文献   
109.
《村歌》是孙犁根据1947—1948年下乡参加土改工作的经验创作而成的中篇小说。本文通过对《村歌》的文本分析指出,在新的历史情势下,孙犁试图借助小说这一文学体裁,记录、反映并想象和建构革命的现实与远景。区别于同一时期大部分的土改小说,孙犁在《村歌》中并未着力呈现政策对现实的引导或两者之间的频繁互动,张岗村的土改运动主要被叙述为政策引导下村庄内生的革命潜能的引爆,土改中遇到的阻碍大多通过村庄中人半自发的组织、互助和话语创新得到解决。这一构造内含着孙犁对革命路径的想象,即革命不仅意味着对村庄的颠覆和改造,更存在着从乡村传统和日常人伦中生发出来的可能。但同时,在小说中,激荡的革命情绪最终仍然被回收为双眉个人情感的高扬,却也症候式地呈现了这一革命想象与现实的龃龉,和在新的历史情势下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