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面对金融危机的蔓延与冲击,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速度与规模的提升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在商务成本、产业配套能力和投资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中央政府应加紧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对区域产业转移加以引导和协调,并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加以支持和促进。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优化投资环境,有效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2.
随着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改革不断推进,对规制改革效果的评价日显重要,其对行业效率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方面。采用Trnqvist指数测算了我国电力行业在1993~2008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发现在考察期间内我国电力行业的TFP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2年的规制改革实施后TFP的上升更为明显。随后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出第二产业的发展、技术进步和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有明显的推动效果,由此判断,我国电力行业2002年的这次规制改革产生了良好的生产率提升效应,也为今后电力行业的规制改革指明了基本的方向。  相似文献   
23.
利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边界生产函数对2005—201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电油气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估算,发现高中低能耗地区的煤电油气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地区性差异显著。其中,煤炭、油类、天然气的全要素效率在上升,地区间差异缩小;而电力的全要素效率在下降,地区间差异扩大。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工业化和重工业化发展路径依然延续传统,能源价格机制、科技发展导向、国外技术封锁等都可能成为制约能源效率提升的障碍。  相似文献   
24.
杜传忠  刘英基  郑丽 《江淮论坛》2013,(1):33-39,153
文运用grange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现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较明显,而城镇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水平总体偏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二者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协调水平较低。制约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体制性及机制性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以及产业升级与城镇化发展没有实现有效结合。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推进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5.
多个再制造商在同一回收市场中获取废旧产品并进行再制造,他们之间存在回收竞争.每个再制造商回收废旧产品的数量取决于自身付出的回收价格,同时和对手们的回收价格相关.目标是最大化各自的期望利润.本文首先利用优化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证明了该博弈作为超模博弈,存在唯一的Nash均衡.然后通过比较发现竞争下的Nash均衡价格高于串谋下的合作均衡价格.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再制造商的数目和再制造成本对博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运用基于非参数DEA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中国钢铁产业在2002-2005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期间中国钢铁产业的生产效率总体上呈现提高之势,且效率的增长较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或创新;与之相反的是,此期间因纯技术效率下降而导致的行业技术效率的变化对钢铁产业生产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说明中国钢铁业在不断通过规模扩张或重组以提高规模效率、获取规模经济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7.
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和广泛地融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本文基于1998—2008年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影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垂直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且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大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制造业应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以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8.
企业价值评价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未来收益流的现值被称为企业的内在价值,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一直是学术界及投资者所关注的焦点。该文沿着价值评价理论发展的脉络,在回顾并整理现金流折现模型存在的缺陷及解决方法后,着重评述了西方前沿理论Feltham-Ohlson模型,以及近十多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实物期权方法。  相似文献   
29.
信用风险转移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对银行系统及金融市场的其他参与主体管理与控制信用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建立我国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及开发相应的金融衍生产品,正在受到我国金融机构及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着重研究信用风险转移参与者对信用风险这一负利资源的交易动机,以及参与主体间的经济关系和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开拓信用风险转移市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0.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整体快速增长的趋势,尤以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令世界瞩目。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总体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产业布局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在投资率、人力资本存量和市场化等决定性因素趋同的影响下,彼此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与此同时,三大经济圈都存在着阻滞经济增长发展的消极因素,要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须在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上进行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