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63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人性是伦理拷问的起点和时代性重建的基石,当代伦理探索需重新检讨理性人性论、心理人性论、道德人性论的认知失误,重建人性论思想及方法.人性是人以自身之力勇往直前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朝向,并必然因生而利、由利而爱.所以,生己与生他、利己与利他、爱己与爱他的对立统一,构成了动静相生的人性方阵.人性作为人生存在的原动力,其向生存领域敞开必然生成懒馋贪或勤俭智的双重利欲态势.这一双重利欲迭向对立统一状态,就是适度,就是善美.与适度相反,逾度就是恶丑,也因失真而假.由此,以平等为准则、以自由为原理、以民主为平台、以教育为社会化方式,展开时代性的人性再造,既为必要,也成可能.  相似文献   
132.
伦理教育即道德教育和美德教育,其重点是方法训练.伦理教育方法是由认知论方法、实践论方法和课堂方法构成的动态体系.在这个动态体系中,认知论方法由直觉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道义主义四者构成,它指向实践,就生成伦理情感体验法、伦理价值引导法和伦理行动服务法;将此三大实践方法运用于课堂,则分别构建起以体验法和行动法为基本内容的小学伦理教育方法、以整合训练法和伦理经验判断法为基本内容的中学伦理教育方法、以实践理性法和伦理规范法为导向的大学伦理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3.
伟大长征精神,是弘扬与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智慧结晶,与新时代干部教育彼此契合、相互成就。长征精神以其豪迈英雄气概和厚重历史内涵引领新时代干部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干部有培根固本、强筋壮骨的重要作用。长征精神从信仰、品质、工作方法方面引领干部教育,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干部队伍。长征精神引领干部教育,在信仰方面厚植了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理想信仰,在品质方面弘扬了不畏艰险和紧密团结的珍贵品质,在工作方法方面传承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4.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环境能力问题。环境能力就是环境自生成、自生长、自繁殖的自生境能力,它敞开为两个维度,即自然环境能力和社会环境能力。自然环境能力既构成为社会环境能力生成的土壤,更构成国家能力提升的基石和导向力量。当环境的自生境能力一旦弱化或丧失,就会动摇社会的存在根基,并直接削弱国家能力。面对不断恶化的环境现实,其根本的解决之道只能是展开深度的环境治理,全面恢复环境的自生境能力,健康的可持续生存式发展的国家能力,才可获得坚实的基础和最终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35.
儒道美学重视人的生存问题,把人,即“此在”的“本真”生存作为最高的审美诉求与审美境域。在儒家美学看来,“仁”的构成境域就是人的一种“本真”生存态势或生命状态,也即“本真”审美域的达成态。可以说,正是从重视人生、珍惜生命、推崇“本真”生存出发,儒家美学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而“仁”审美域的达成流程其本身就是一种“本真”生存态的生动呈现。  相似文献   
136.
论明治日本对西方自由平等学说的吸收和宣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前期,日本思想家吸收了西方的自由平等政治学说,阐释了自由平等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将其提高到比生命更珍贵的地位.同时抨击了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统治者无视和压制人民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的传统制度,还谴责了人民中存在的卑屈心理,大力主张人民应当具备自由平等的精神.为在日本建立一个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37.
中国美学境域缘发构成论认为,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审美者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顺应自然、自由自得、直观感悟,即境缘发,通过“由己”“返身”“归朴”,“还原”到 “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以达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兴到神会,顿悟人生真谛的审美境域,从而从中体验自我,实现自我。这样,遂使中国美学的境域缘发构成论与现象学构成识度趋于合一,并由此而生动地体现着中国美学顺应自然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8.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合作是实现共赢的必要手段。利益分配机制是企业合作的核心内容。该文认为,除了体制、观念和政策上的约束,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新疆石玛经济圈企业合作困难的重要原因。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该文构建了新疆石玛经济圈企业合作的利益分配模型,并依据不同的合作模式提出了利益分配方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9.
神话原型批评由西学东渐到生根本土,经历了从弗莱理论向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延伸与转化。其倡导者和实践者大都具有明确的学科建构意识,他们力图借助人类学观念来促成国学的更新,以实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代转型为终极目的,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范畴。从神话原型批评迈向文学人类学研究,为西方理论旅行中国提供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0.
教师角色的迷失与澄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是教师角色转型与开掘的根基和动力.教师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不仅是在其教育的轨迹中显现和张扬的,而且也是在生命的对话中成就和丰满的.然而,教师角色话语的纷繁与教师角色表达的冲突,导致教师在角色的虚化、泛化和钝化中走入踽踽独行的坚冰之旅.重新保持对教师角色的生命追问,意味着我们必须帮助教师在角色发展的语脉和坐标中,敞亮和澄明教师身份存在的方式和教师主体实践的方向.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打造教师的专业文化,这将是从实现教师角色到超越教师角色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