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85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948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质疑了张爱玲、苏青文学创作对今天女性作家创作所呈现出的负面影响 ,并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两位作家文学创作中存在的局限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乔东义 《学术界》2007,(1):298-301
新时期以来,学界研究中国美学史和美学范畴的学者及其著述甚多,然而,这些著作因自身论域所限,多停留在个别美学范畴的理论阐发与开掘上,历史的发展、整体的钩连尚嫌不足,一部宏观的、有完整理论逻辑与历史、人文特色的《中国美学范畴史》一直付诸阙如,总不免让人感到有遗珠之憾。令人感奋的是,由复旦大学王振复教授主编、集诸位中青年学人多年之功勉力完成的《中国美学范畴史》一书于近日出版,终于填补了这项空白。该书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全书洋洋150余万言,共分三大卷。其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清…  相似文献   
3.
邱景源 《兰州学刊》2008,(7):166-168
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朱东润、傅庚生、朱维之等人都撰写了各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或中国文艺思想史著作,这些经典文学批评史著作的问世,使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得以建立。而批评史学科的建立,不仅仅是因为开创性著作的问世,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著作已经有了自觉的批评史学科观念、现代文学观念、批评史观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这也正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门得以确立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后村的写景诗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接受王维、姚贾和四灵的过程;其次是接受韩愈、孟郊等人的过程;最后是一个熔铸议论,超越写景的过程。后村写景诗的特点首先是直书所见,绝无“滑溜机械”的缺点;其次,后村出游时对古人的碑帖和题诗尤为感兴趣,总是一目十行地诵读或者长时间地把玩。因此,后村的山水诗充满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论卢卡契审美反映论中的超越思想张伟卢卡契之所以被誉为“美学方面的马克思”,(1)是因为他在《审美特性》中实践了他自己的奋斗目标即“在美学问题上尽可能正确地应用马克思主义。,’(2)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美学。关于哲学反映论问题,卢...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萌生期、成型期、繁盛期、深化期、完善期;其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喻象性、张力性、审美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的性格与其人生悲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浩然的人生悲剧主要是性格导致的悲剧,具体表现为理性精神与感性欲望之间的矛盾.在孟浩然的一生中,理性精神往往被纳入感性欲望的任纵之中,而人生的追求也最终在感性欲望的满足中被汩没、消解.  相似文献   
8.
对语气词“呢”、“哩”的来源,吕叔湘先生和太田辰夫先生均作过考察。吕先生的意见是:“‘呢’即‘哩’之变形,而‘哩’又源于‘在裏’”,“此一语助词,当以‘在裏’为最完具之形式,唐人多单言‘在’,以‘在’概‘裏’;宋人多单言‘裏’,以‘裏’概‘在’,‘裏’字俗出多简作‘里’。本义既湮,遂更着‘口’。传世宋代话本,率已作‘哩’,或宋世已然,或后人改写,殆未易定。”按照吕先生意见,“呢”的来源大体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冲破旧有束缚、张扬人文精神,在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文学理论走向多元和成熟;文学研究方法也在借鉴中外文论和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10.
V+Rv带宾语的语义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动结式带宾语的研究往往只注意了能否带宾语及其制约因素,但对所带宾语的种类却极少涉及,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机器翻译,尤其是同声传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每个词在其所处的语言系统中占有特定位置,与系统中的某些词具有优先的或固定的组合搭配关系,即每个词都有其默认状态。以当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文章对V Rv能带什么的宾语,它的识别、提取和匹配及推导进行了讨论,得出结论:V对所带宾语提供可能性,面Rv作出限制和选择,也就是说V Rv能带什么样的宾语是有理可据的,其识别和推导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