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69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942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通过对中晚唐苦吟格局中的诗僧的探讨,指出在当时诗坛苦吟之风日盛的情况下,诗僧能融入时流,促进苦吟之风,将苦吟变成一种生命的需要,其创作行为本身就体现出诗僧诗歌创作的热力。  相似文献   
132.
依据三家《诗》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三个部分全面探讨《鲁诗》在先秦时期的形成渊源及其特色:一、通过《毛诗》、《鲁诗》与《左传》中的“引诗”相对照,说明《鲁诗》最接近先秦诗义古貌;二、从《鲁诗》诗说本身的特色,揭示班固“鲁最为近之”之说;三、从仅有的保留材料中,分析《鲁诗》诗篇、诗句存在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33.
郭正域流传到今天的《文选》评本共有三种,它们之间内容都有出入,应皆是依当时流行的评本、又有所选择加工而成。作为较早的文人评本,郭正域的《文选》评点与出现于其前的书商操作评本有着质的差别,在《文选》评点学史上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在评点中,郭正域表达了对七子派主张的不满,明确提倡六朝文学,强调文学作品的“表情”作用。批评谢灵运作品的独特角度,则有补七子派一味以格调衡文之偏的重要意义。他的评点也提示着当代人对评点著作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免造成文学批评史的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134.
清人孙嘉淦在《南华通》中秉持"惟无乃能大"、惟大乃能逍遥的宗旨,多方引用儒家经典与新儒家学说,通过"小者困苦,大者逍遥"的两相对比,最终得出以"至人无己"为"大之至矣"的结论。在普遍以"大"为逍遥的清代庄学界,孙嘉淦的阐说仍具有一定特色,尤其是他引入理学家关于"理一分殊"的观念,从实体存在与观念存在两面来评析庄子的"至人无己",实可谓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35.
对《诗经·卫风·氓》中“关”的误释由来已久,影响也根深蒂固。郑玄首先无视其“返关”之义,误释为地名,再借指为氓,孔颖达的疏、朱熹的传也均持其说,至今仍占主流。本文梳理了这种错误所形成的原因,指出错误所在,同时认为清代陈奂的“返关”说是正确的。并从语言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方面来论证“返关”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6.
陈教授,您是文革后的首届研究生,出道较早,在不过十余年之间就以个人之力,编成了《全唐诗补编》和《全唐文补编》,补录遗作超过一万篇。在前人研究非常充分的唐代文学领域,取得如此可观的成绩,令人惊讶!一般中青年学者都偏重于理论阐释,而您似乎更醉心于文献考据,辑逸辨伪,不知是怎样形成这一治学路数的,是否有家学渊源或其他特殊原因?多谢过誉。如果说从开始研究生学习作为学术工作的起点,至今已二十一年,自感只是按认定的学术准则进行研究,并尽自己的力量做得好一些。所以偏重于文献考据,这有一个过程。我的学位论文还是…  相似文献   
137.
宋代文学研究近年逐渐升温,但其研究格局依然有失衡之处,有待调整.宋诗研究近年来有较大进步,但散文研究相对薄弱.运用新的理论与利用欧美、日本等汉学成果将会促进宋代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本次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会集了众多知名学者,并收到大批优秀的学术论文,预示着宋代文学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8.
作为一个性别群体的文化代言人,率先觉醒并群体崛起的中国现代女作家从人道主义出发,通过描写包办婚姻的罪恶,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贞操节烈的弊害,揭露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长期遭受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的事实,体现出强烈的维护女性权益,谋求女性解放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139.
中国旧文学在“礼教蝉化”之下生成了“板面孔文学”。它们以庄重、严正的笔调喋喋不休地叙述着仁义道德或“天经天义”的道理,令人有寒气逼人之感。林语堂指出了这一点,并试图通过提倡小品文笔调来进一步推进文学改革,主张以一种轻松闲散,清新自然的文体来立言立志,在以抒情为主的现代白话散文之外,另创以说理议论为主却不威严,不拘泥,不端架子的现代散文。他还提出要把这种文体推广到更广大的范围去使用,除了政社宣言,商人合同及科学考据论文之外,无不可夹入个人笔调。惟此,新文学才能彻底摆脱“板面孔”训话式的弊病。尽管林语堂小品文理论不无偏颇之处,然就其笔调改革主张而言,无疑是继白话替代文言之后对散文发展产生过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40.
林语堂提倡幽默,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是文体改革的继续;二是人生态度的表明。在20年代和30年代,所起的作用并不一样。林语堂在1924年开始提倡幽默,意在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文体改革作进一步推动,积极意义较多;而30年代再度鼓吹幽默,乃是提倡一种冷静、超远、旁观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尖锐的时刻,有较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