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87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950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郜元宝 《浙江社会科学》2020,(2):134-139+160
王蒙小说中的男性人物自成体系,常为学界所讨论,但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同样别有意味。本文以王蒙近70年小说创作中的主要女性作为考察对象,简略分析了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并将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分为"善女"和"恶女"两大系列,进而探讨王蒙塑造笔下女性形象所折射的作家本人的复杂心绪及其含蓄、素朴的"古典"美学情趣。王蒙小说主要不是在肉体上而是在精神上揭示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相似文献   
972.
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六十年文学话土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0年的当代文学史几乎没有产生过土改题材的杰作,原因固然在于紧接着土改的合作化运动使渲染农民获得土地的欢乐已不合时宜,加之土改题材本身的难度,对于土改中的中农政策、暴力土改、基层干部不纯以及贫雇农路线等问题,作家们不可能背离党的文件精神以文艺形式来还原这一切,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作家在土改题材上遇到了如何描写暴力的美学问题.对土改暴力认真、深刻的反省始于"文革"以后的文学创作.虽不再有所谓土改题材,但对暴力的文学追究,必然绕不过土改的问题."文革"后出现的土改书写,文学与历史的意义已经截然分开.历史学者推断土改运动的是非功过,而文学创作则直逼人性,这就是艺术真实比历史真实更加长久的道理.  相似文献   
973.
印度佛教东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影响,已为当代学人所共识。回顾20世纪学术史,先师前贤在此领域已作出了卓有成绩的开拓。其中,以陈寅恪先生为代表的佛经故事传承的研究,可谓是证明印度佛教影响中国文学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这种研究模式以题材影响研究为主,寻...  相似文献   
974.
时间:2007年5月8日地点:上海大学新校区A602主持:王晓明教授形式:上海大学学生与王安忆座谈王安忆:今天各位同学一定会向我提出很多问题,需要我来做些解释,那么我的解释也是我更加充分地来说明我的观点的一个机会,所以,我对今天下午的座谈会是抱有期望的。  相似文献   
975.
陶渊明告别官场栖居田园,在多年的躬耕陇亩的实践中,在多辛酸苦辣的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义利观:坚持节操,不食嗟来之食,表现出“贫贱不能移”的品格。同时他又努力耕作,足践南亩,以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口腹之需,也在躬耕乡居中体验到了自食其力、贴近自然的乐趣。从这个角度看,他比一味讲“君子固穷”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儒家知识分子高出一筹,所以陶渊明的义利现实在是一定程度地超越了儒家。儒家之利,是严格限制在儒家礼义之下的,很少考虑到个人的欲望、需求,而渊明恰恰否定了这一点,他重视个人正当需求,追求…  相似文献   
976.
吕洞宾黄粱梦觉传说在文学、道教、民俗等领域均有着巨大的影响,它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的,先后经历了雏形、成形和发展演变各个不同阶段。在考证其演变之迹的基础上,探究了其中的规律,阐述了其对文学的影响和在吕洞宾神仙传说流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7.
20世纪“民间”成为学术界一个重要的学术名词。它对民俗学而言具有本体论意义,它的内涵随着民俗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变化,同时对它的理解还包含着一个问题即民间的立场,这成为当今民俗学研究的瓶颈。  相似文献   
978.
我想,大学语文的问题应该从中学教育谈起。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到过:中学生是带了自身教育的背景走进社会的。在现阶段"经济主  相似文献   
979.
吴敏 《广东社会科学》2005,17(2):147-153
20世纪中国文坛贯穿了对以浪漫主义、象征派、唯美主义、个人主义等为具体内容的“纯艺术”观的批评,对中国文艺思潮和文学创作的流变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虽有不同的批评立场标准,但有些批评观念和批评方式却一直变形着延续下来,左右着人们的思考形态和文学价值判断。本文着力梳理了2 0—3 0年代文坛对于“纯艺术”观的批评情形,简要论述了其意义与缺失。  相似文献   
980.
在史铁生的创作中,爱与残疾构成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史铁生看来,人类因为残疾产生了爱的渴望,爱给了人类活着的巨大勇气和信心。论文力图对史铁生创作中“爱”这一主题进行细致梳理,以史铁生创作的时间顺序为基点,解析出作者对“爱”的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