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26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对于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尤其是小说,读者更多的关注她笔下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进行评论。可实际上,华顿同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对男性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例如《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华顿笔下比较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82.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的总体效果是"恐怖".本文评析了小说的哥特式特色和写作技巧(气氛的渲染、烘托以及大量的悬念、象征、巧合等);其小说中的恐怖不是通过人工的渲染,而是真正来自心灵.  相似文献   
83.
古老的徽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徽州古典园林艺术的论述,分析了其不同的园林艺术类型、特点及成就。  相似文献   
84.
一部客观完整的"民国文学史"既需要关注"新文学",也需要关注"旧文学",对近年来"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过程进行梳理,对民国时期作为古代文学延续的旧体文学如诗词、戏剧、小说等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都将有利于我国文学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85.
朱熹继承了孟子在君子修身和为学两方面所提倡的“自得”说,并创造性地运用在审美阅读上,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阅读理论上的“自得”说。通过对朱熹审美阅读“自得”说的分析,揭示出其审美阅读“自得”说有两层含义,其一,对“本文”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要有“真识”或“真赏”,即对文本的反复吟哦讽咏;其二,在反复讽咏的基础上,“自得”作品的言外之意,即“妙悟”。在今天,朱熹的审美阅读“自得”说对人们的阅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6.
在清代安徽文学史上,除了休宁赵吉士《寄园寄所寄》、泾县潘纶恩《道听途说》、天长宣鼎《夜雨秋灯录》、桐城许奉恩《里乘》外,还有一些文言小说值得关注,如宣城施闰章《矩斋杂记》、贵池刘廷銮《五石瓠》、定远方士淦《蔗余偶笔》、定远方浚颐《梦园丛说》以及鸠兹沈耀曾《澹园述异》等,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安徽文言小说创作的辉煌。  相似文献   
87.
方志敏在皖南特委的创建、皖南新区的开辟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曾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皖南,亲临指导皖南革命斗争。由于诸多原因,导致进军皖南失利。在狱中,方志敏就失利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然而,进军皖南的失利,人们容易淡忘方志敏在皖南革命斗争中的贡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研究和评述这段历史,是对方志敏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88.
通过分析韩国学生中介语句长为6~20个词句子补语复杂度的发展情况,发现:初、中、高三级中介语各句长句子带补语句子比例呈逐级上升趋势,多处补语、多层补语句子仅在有限的句长上出现,韩国学生中介语补语复杂度跟本族人语料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同样发现中介语补语复杂度的发展具有不受教学输入语言制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
抗战期间,新四军积极吸引美术人才,在军队和根据地进行美术创作:包括木刻、油画、布画创作,宣传画、油印画、画传单,举办画展,出版画报,进行工艺、服装、舞台美术设计,建筑设计等。新四军美术创作活动,配合了抗敌斗争,服务于根据地经济建设,提高了军民的文化水平,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目前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国际、国家、地方三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义务与责任也进行了相应的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保护体系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更具实际意义。文章通过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为出发点,从地方政府、地方社区组织、地方居民三个方面的保护主体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保护体系的三维构架。文章认为这三者在地方保护体系中应分别扮演组织者、承担者、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