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3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41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试论中国近代文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社会,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不仅它本身正在发展与转化,而且在西方文化撞击与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已开始由古典向现代转型,与此相适应,中国近代文学精神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从如下五方面对此进行阐释:一、启蒙精神与文学启蒙;二、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三、自由、民主精神的张扬;四、西学东渐与文学的变革;五、革新精神与大众意识。  相似文献   
102.
丁玲的《在医院中》和茹志鹃的《静静的产院》有着相同的情节架构,二者都可被解读为一个关于现代性的传播和接收的故事,但二者在大跃进时期不同的命运却透露出后革命阶段现代性与革命性的复杂纠葛。《静静的产院》里的荷妹形象说明过硬的阶级身份、无可辩驳的革命名义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是后革命语境中现代性话语得以传播的合法性前提。  相似文献   
103.
网络时代:媒介及传播类型的统合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传播的进程是媒介依次叠加演化的进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这一结论颇值得商榷。网络和网络传播的高速发展 ,对于各种传统媒介和各种传播类型来说 ,标示的已不仅是叠加演化的进程 ,而是对传统媒介的统合 ,对传统传播类型的统合。这样的统合将产生聚合效应 ,造成人类传播形态的嬗变 ,并催生一个新的传媒时代。  相似文献   
104.
上博《诗论》与《毛序》相比,《诗论》的论诗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既注重诗篇的一般性的政治内容,也重视诗篇所体现出的某种共通的道理;而《毛序》的解诗则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即对诗的解释更加具体、更重视史实、更强调政治性。从《诗》学接受史考察,认为《毛序》是经累积而成的、以《诗》为载体体现自春秋以来的儒家思想的一部经典。《毛序》由秦、汉间人编纂而成。  相似文献   
105.
别集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别集是古代文学史料的支柱。别集有许多异称 ,别集具体的取名方式多种多样。别集起源于西汉 ,东汉至清代不断发展 ,各个朝代都有所建树 ,清代是集大成时期。别集可分为全集和选集两类。别集的编辑 ,有按体裁和作品写作时间的先后为序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6.
阮籍既是魏晋时期士林的领袖之一 ,也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文学家。从“济世之志”与“酣饮为常”、儒家思想与“不拘礼法”、“越名教”与“任自然”等三个方面全面分析 ,可见阮籍及其诗文中所表现出的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7.
《马氏文通》有着自觉的修辞意识,不但在论述汉语语法现象时往往结合修辞进行,而且在句法修辞、语音修辞、辞格和语体风格诸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8.
荒诞意识是当代小说中现代主义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在当代小说中,除了残雪的某些作品是以非理性、反逻辑的方式来表达荒诞意识之外,其他大部分的小说都是在荒诞的表层下表达了严肃的社会主题,有着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在表达方式上,是以一种假定性使客观生活变形,使之在夸张、扭曲、荒诞的状态中,与既定的社会性主题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9.
考证是清代学术中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方法。近世学者用于研究古代文学,使文学史研究成为一门兴旺的学科。在文学史研究中,考证从属于文学史研究基本任务,为历史地解析作品、建构文学的历史系列提供基本依据。考证重在证据,思维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非典”的突袭 ,由于对它的无知 ,引起了某些畏惧和恐慌 ,如何战胜这种恐惧心理 ,引发了我对真理和信仰、科学与信念的一些思考 ,现写在这里 ,希望与大家共同讨论 ,以增强我们战胜“非典”的信心。“SARS”作为一位不速之客 ,对我们是陌生的 ,在对它认识控制和消灭之前 ,产生一种畏惧、恐慌心理是自然的 ,甚至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战胜“非典”要靠科学 ,但科学是有限的 ,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科学去把握无限的世界 ,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理性不是万能的 ,世界总有未知的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 ,科学不能完全战胜无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