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3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41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白先勇与田纳西·威廉斯在身世和情感经历及由两者所熔铸的创作情怀等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之处.其中,各自对姐姐珍视的宝贵情感使两者不约而同地倾心于对伤残寂寞人物的关注,同性恋的性态倾向使两者在创作中浮现着一种同性恋情结,出身贵族世家则使他们的作品都隐含着一份对逝去美的哀悼.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他们各自的艺术世界也呈现出一些相异的色彩.  相似文献   
92.
本文采用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弗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分析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中的《圣经》原型及叙事结构,并指出《消失的地平线》表现出的与圣经精神的不同,这种不同正体现出希尔顿关于人类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93.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并不规范,电视媒体如何做到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传播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94.
当前针对大学生的报纸非常有限,当下关于教育、工作、买房等热点话题也将大学生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令其备受关注。针对其他群体的报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状态,此种情况下办一份属于大学生群体的报纸前景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95.
《西游记》的主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热点。其中"游戏"主题说自有其贯穿始终的一致性,早在明清时期批评者便根据古代文化传统提出"游戏说",后经五四时期胡适、鲁迅等现代新文学大师的大力提倡,至改革开放新时期又有吴圣昔等研究者的重提。这些不仅开拓了《西游记》研究的新视角,而且在关键性的历史时期对《西游记》研究回归到文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边地文学在近年的异军突起,与其中所潜隐的大国想象的意识形态符码密不可分,论文以边地小说为中心,从边缘化的焦虑和大国的想象、民族文化交融与民族性格重塑以及意识形态的隐秘整合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以期解开边地文学火爆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7.
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论争。其中三个最重要、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论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性质问题的论争。在当前,汲取论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休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
21世纪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成为各国扶持和规划的重点内容。无论是美国、西欧,还是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创意产业都成为有目共睹的促进其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这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新审视。本文从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9.
《水浒传》第十三回和第十四回都写到了刘唐醉卧灵官殿,这应是灵官信仰在民间较为普遍所致。有关灵官之名及其事迹、信仰的记载都大量出现于明永乐年间之后,因此,关于灵官殿的细节应视为推断《水浒传》成书时间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进入21世纪以来,儒家美学思想研究突出了两种研究趋向,一是经典范畴和命题的清理与转换,比如,“兴”、“乐”以及美与善的关系等。研究者不但对其基本内涵作出解释,还多从新的角度、新的理论出发阐释其现代内涵,在传统范畴和命题与现代美学之间实现理论的对话与衔接,使其在内涵上完成现代转换;二是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比如,儒家美育思想研究、儒家生态智慧研究等。这种研究趋向多表现为从现代美学问题的角度充分挖掘传统儒家美学思想资源,试图把传统儒家美学资源直接整合于现代美学思想的建构之中,从而实现传统儒家美学思想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