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7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32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1367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日趋频繁。为此,有必要在对众多学生伤害事故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系统的事故防范与解决机制,借助社会保险、互助基金等手段,以化解学校管理面临的巨大压力,在尽最大可能缓解受伤害学生及家长痛苦的同时,维护学校及其他学生的基本利益,做到定纷止争,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992.
宋代《切韵指掌图》里,德韵开口字四配曾、臻、止、流摄,分别代表了文献音(配本摄阳声韵)和时音的四个层次。德韵配臻摄的“-k、-t混并为-t”后来与共同语臻、曾、梗摄三四等入声的“-k、-t混并”合流,从而形成了中古-k尾系统分化为“-k:-t”的近代早期新格局。德韵配止摄则是共同语1:3语音入声舒化“宕、江、通摄(-η/-i):曾、梗摄(-η/-i)”不对称格局影响下的产物。现代方言材料表明,德韵配流摄代表了方言口语音的底层。  相似文献   
993.
《拧紧螺丝钉》是英美文学史上一部评议颇丰的惊悚小说。亨利·詹姆斯寓言式的叙事结构及巧妙运用视觉互动的叙事技巧,为小说增添了魅力。本文借鉴米克·巴尔的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的结构层次和小说人物间的聚焦关系探讨小说中困惑与悬念的形成,不仅揭开了小说“迷人”的面纱,还有助于揭示聚焦者之间不平衡的聚焦权力关系及视点间的动态关系,对不同的阅读判断形成的原因增进了解。  相似文献   
994.
走向文化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经之 《学术研究》2001,(1):109-112
本文从20年来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和世界美学的发展走向,提出"文化美学"这一新命题,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一系列富于启发的思考和论说.  相似文献   
995.
在讲究“和谐”、追求完美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形神兼备的演剧要求,由“意象”这一传统的艺术美学观生发而来,它成为古代戏曲导演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戏曲导演理论谨守“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美学理想,重传神,贵虚拟;讲究神似,追求意境。通过“离形得似”、“不似之似”,追求超越生活表面形态的本质真实,创造形神统一的艺术形象,实现戏曲艺术整体美的至佳境界,从而让观众获得审美满足。  相似文献   
996.
谢晓霞 《云梦学刊》2007,28(6):100-103
都市不仅是一种社会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作为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都市既是文学的重要生成场域又是文学的传播途径和消费场所。文学中的都市,作为一种想象和叙述的存在,则直接参与着民众的都市文化认同和都市文化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和掌握当下国内媒介化研究成果的全貌,分析当前国内媒介化传播研究的特点及问题,借助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新闻传播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8本期刊进行文献计量统计,精选出201篇文献(2010—2020年),通过机构合作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等,探讨目前国内媒介化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媒介化研究未来的方向和路径选择。研究认为,近十年来媒介化研究的特点是以质性研究、个案研究为主,侧重于对媒介化、中介化概念的辨析和对技术、时空的思考; 目前媒介化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关于西方理论溯源上的争议性和本土化的缺失,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地域之间的学者合作关系尚未形成等; 未来媒介化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聚焦于某一社会现象,关注媒介化社会下媒介与身体的联系,同时在借鉴西方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落脚本土化,推动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媒介化研究。  相似文献   
998.
《东岳论丛》2021,(2):128-141
为进一步理解社交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的“社会性”问题,通过对媒体社会网络的实证分析,揭示新闻媒体的社会关系和互动机制如何影响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结合“互定向”概念与“扩散”理论,以700余家新闻媒体的微博文本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热点新闻事件为例,考察媒体属性(如“定位”)以及网络结构(即“互定向”关系)对其报道特定新闻事件的预测效果。研究发现,不同的媒体角色或定位显著影响其对时政、社会和突发事件类新闻的关注;在控制媒体属性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媒体的感染性或敏感性,以及结构凝聚性和结构对等性等变量对社会和突发新闻事件扩散产生显著且正向影响,但并没有对政治新闻事件产生同样效果。该结论有助于改进对社交媒体中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及规约的认识,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99.
虽然单一制是东南亚七国纵向结构的主流,但是地方自治广泛存在于文莱以外的联邦制和单一制(地方分权型)国家中。地方不但拥有传统性专属事务的管辖权(联邦制)或固有权力(单一制),而且国家的集权和地方的分权只是互有彼此的程度问题。以此为借鉴,单一制的中国在法治化轨道上构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过程中应以推进地方民主化为基础,尊重地方的固有权力,向地方适度分权。同时,也应赋予地方以共治权,在国家层面允许其参与决定自己地位和利益的决策。  相似文献   
1000.
传播与政治的关系在古代突出地表现为政府对水陆交通的建设与控制.汉代从合浦郡出发的南海丝绸之路作为第一条由官方开通的海上航线,其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通使贸易活动,同时也是由官方主导、民间参与,并以文化商品符号为主要内容的跨区域人际传播,它依托于政府的行政、交通及社会优势,不仅强化了边疆控制和国家"大一统"秩序,还使汉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和认知世界的信息渠道得以突破陆路限制,扩展到南亚乃至欧洲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