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313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62.
63.
梳理了当前中国大陆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中使用经验研究方法的若干特征,认为该领域的研究缺乏对方法论体系的探讨,无法更好地推进研究向前发展。对当前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特定语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阐释中国女性主义思潮发展的特点与文化的反思、信息技术与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多元复杂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发展相应的中层理论以解决经验研究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建立适应本土研究需要的方法论体系,使中国大陆的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4.
人工智能的理论根基是哲学认识论,它的萌发与演进与认识论密切关联,形成多维度的认识论效应,包括它对认识论理论所形成的突显、体现和拓深效应;它作为工具对认识论研究所形成的镜像、实验效应以及对认识能力的增强效应;它对认识论创新所具有的传递、驱动和平台效应.探讨人工智能的认识论效应,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并把握智能时代认识论研究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65.
虚拟社会是因特网介入社会领域内的产物,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现实社会管理者应加强对它的正确引导,弃其弊取其利。重视虚拟社会的管理,充分发挥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无疑会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66.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社会。从哲学意义上,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两个维度,分析网络社会的文化特点及其积极效应。提出了网络产品的符号化与虚拟性、网络交往方式的超时空性与主体间性和网络观念的多元性与速变性三个主要特点。从对网络的文化特点的揭示基础上,提出网络文化增强了文化的渗透能力与信息共享可能,催生并丰富了虚拟经济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人的生存样式。  相似文献   
67.
河南省传统文化资源存量丰富,但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难以实现共享和深度开发及文化产业化。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河南文化产业决策研究知识平台的构建,首先应建设好文化资源数据库、创意及策划人才智囊库,同时要搭建项目评估合作中心,并建立产业化、品牌化战略研究中心和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相似文献   
68.
科学精神形成于人类漫长而艰巨的科学研究探索过程中。在我国,受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科学精神严重缺失。因此,必须积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科学精神教育,倡导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使科学精神教育不仅具有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价值,并且具有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69.
生源减少是高等教育"量变"的重要内容,必然会引发高等教育的"质变"。美、德、日三国为应对适龄青年减少,采取了提高适龄青年入学率,拓展非传统生源,引发了高等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结构等一系列的"质变"。我国为成功应对适龄青年迅速减少对高等教育的冲击,需破除对高职教育生源的政策制约,同时着力调整成人高等教育服务面向,努力推动高等教育朝终身教育方向发展,并促进高校分类发展、办出特色,形成更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70.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南方文学的代表者及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支柱,他独具匠心地勾勒出一个由创伤编织的世界,再现了社会变革的种种阵痛,揭开了人们难以痊愈的创伤。通过突显主人公的性属创伤和种族创伤,揭露内伤与外伤双重煎熬下创伤的升华,不仅更好地刻画了人物,而且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深深地触及时代的脉搏,在丰富作品文化内涵的同时,亦拓展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