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3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77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2717篇
理论方法论   181篇
综合类   3272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1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24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31.
王怀强 《理论界》2010,(7):96-98
诺斯从经济学视角对意识形态所做的实证分析,对意识形态的知识社会学研究和意识形态理论地位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由意识形态的本质、起源、变革、功能以及有效性条件等几部分组成。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2.
陈吉学 《理论界》2009,(9):25-26
科学发展观作为人类在发展问题上的价值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期待,饱含三十年来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凝结着漫长的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所取得的共有成果,实现了由片面转向全面、由孤立转向联系、由静态转向动态、由非矛盾转向矛盾、由物本转向人本等一系列辩证转向,体现了党的发展理念毋庸质疑的人文价值和科学真理性.  相似文献   
133.
"整合"一词作为专有术语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斯宾塞在1862年首先使用.20世纪初该术语在心理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但在20世纪中叶之前该术语也主要是在上述四个领域使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以帕森斯等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学者对该术语的重视和推动,该术语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中文中"整合"一词最早是由日文传入,在改革开放以前中文词汇中就有"整合"一词,但这一词汇只是一个地质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词汇,我们今天在人文科学上广泛使用的"整合"一词是改革开放后由港台地区传入,目前学术界对它有过种种界定,但这些界定亦有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4.
汉唐时期,"枉矢"被认作是昭示动乱、灭亡的流星天象。截至北宋前期,史籍记载了17次秦末至唐代的"枉矢"天象,而这些记载中出现了发生时间的错乱、描述细节的出入、占辞事应的牵强附会等问题。对"枉矢"的解释,也从《史记》、《汉书》所见的两种,增加到了唐代《开元占经》等书中所见的数十种。其中部分可能是后人参考之前天象后的时事而修改、增加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当时人们之所以如此迷信"枉矢",是与汉唐之际阴阳五行为主的主流儒家思想、佛道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统治者或有心人的有意推波助澜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5.
林晓娜 《理论界》2010,(12):179-180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封禅文体",且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但至今鲜有学人对此进行探讨。本文主要研究封禅文体的演变轨迹,发现封禅文体最初泛指内容涉及封禅的文章,与其他文体有所交叉。唐以后则演变为"封禅"或"符命",从属于诏、表、奏、启等文体。有学者认为唐以前的封禅文已形成范式,笔者经过细读作品,发现唐代文士通过学习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最终才建立起封禅文的范式。唐代封禅文在遵守范式之外,又有所新变。  相似文献   
136.
方言地理学、历史地理学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理学"是二者联系得纽带。现代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语音特征。通过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分析,归纳出宋代江浙13条语音特征,利用这13条语音特征,进行宋代江浙方言分区,结果发现宋代江浙方言分区大致与现代江浙方言区域分布相对应,也就是说现代江浙方言的区域分布在宋代即已具雏形,其中江浙吴语的划分与周振鹤、游汝杰根据现代方言区划和南宋政区界线相重合的部分所拟的宋代吴语的划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7.
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内涵极为丰富,在推动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研究和发掘传统仁爱思想的历史价值,通过扬弃和改造,使其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元代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代.时代赋予了苏天爵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则为他教育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苏天爵的教育思想散见于文集,其中有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关于教育的价值和功用的论述,对于如何兴办教育,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兴教方案.在同时期的教育思想家中,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9.
关于"IT投资是否能提高企业生产率"这一命题,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研究建立在IT投资能对企业生产率产生直接影响的假设前提之上,而忽略了IT作用于企业生产率的中间过程。IT投资必须与企业内部生产环境相吻合才能提高企业生产率,IT投资转化为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管理特征、企业员工特征及企业结构特征;外部因素指的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0.
一直以来,"五四"运动被视为中国近现代吏上极具界标性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然成为一个历史记忆,一种象征符号.而作为其重要标志之一的启蒙话语,常常为其后许多人文价值问题的学理追溯,提供了丰饶的思想资源.本文着重论述的是,后五四时代,在启蒙话语模式下,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想谱系是怎样被一步步建构起来的;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启蒙话语模式本身进行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