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5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欧阳修一生行文写作,其籍贯题署却比较特别.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认同"庐陵身份",而是选择了"渤海".欧阳修在景祐三年第一次题署"庐陵欧阳修",并在以后的日子,特别是庆历、嘉祐年间,不断强化着这种"庐陵身份"意识.从深层来看,这显示出了宋代士大夫强烈的自立意识和担当意识.欧阳修的"庐陵身份"不断被后世强化,同时也影响着后来吉州籍士子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82.
欧阳修以独创的学术精神和高超的学术造诣,彪炳史册.他虽未执教,却著有<吉州学记>,文中以坦诚恳切的态度、洗练直白的语言,阐述了其对教育的地位、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方法等方面的深刻见解.欧阳修的教育思想,在秉承儒家教育思想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现实,大力倡导忠孝仁义、礼乐教化,为北宋及以后的儒家政治与道德社会的建构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吴立忠 《现代交际》2014,(8):110-111
建设幸福美好吉安,一方面,吉安要充分利用当代中国社会动力机制,发挥资本机制、技术机制等的积极作用,推动吉安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当代中国社会平衡机制,发挥生态机制与文化机制等的制约作用,最大程度消除资本逻辑与技术逻辑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约束资本与技术的野性。吉安利用自身的优美生态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相似文献   
84.
库切的小说《福》是在西方文学经典《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但《福》并不是对《鲁滨逊漂流记》情节的简单模仿,在《福》中,库切解构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父权和殖民话语;颠覆了丹尼尔·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所构建的西方父权帝国的文学神话.同时,库切也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话语进行了质疑与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5.
由元入宋以后,因为异族文化的进入、传统文化的汲汲可危、个人出路的迷茫,遗民刘辰翁陷入文化困境和信仰危机之中,因而倍觉迷离和痛苦.这是一部<须溪词>散发出来的种种遗民心理体验的深层次动因,为我们全面真实地研判<须溪词>的遗民心态提供了新的探测维度.  相似文献   
86.
钱谦益"别裁伪体亲风雅"的文法理论建设从确立师法对象开始,批判秦汉派而抬高归有光,进而探索出"反经"的师法途径,并以"文从字顺"为最高的文法标准.钱谦益在对文法理论的这三要素的论述中,提倡求真创新的精神贯穿始终,正因如此,钱谦益的文法理论才能超越流派之争,为清代文法理论建设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87.
明末清初,钱谦益三笺杜诗: <读杜小笺>以史证诗, <读杜二笺>以诗正史, <钱注杜诗>以诗利、史.三次笺注贯穿的诗史互证精神,对其晚年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8.
庐陵素以"文章节义之邦"而享誉海内外,基于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课题组启动了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本文论述了"宋代庐陵文化名人研究数据库"建设的背景及意义,详细阐述了数据库建设的思路与步骤。  相似文献   
89.
元代江西泰和词人曾允元一直是文学研究史上缺乏关注的对象,千百年来,除了史籍偶尔见栽一下,基本无人问津,以至于事迹湮灭,生平难考,有关“曾允元”的名字和个别词作在历史的流传变迁中较为不一,有必要对其做一些梳理和辨析,以补文人生平研究之空白。文章认为,曾允元与曾舜卿并非一人,而怀可才是曾允元之字,新元之际曾以儒学教授为职。  相似文献   
90.
庐陵婚嫁的礼仪程式有四个阶段:说亲,相亲,娶亲,回门。其中贯穿了周朝以来的“六礼”习俗。庐陵婚俗的礼仪程式体现了三个最基本的区域民俗特点:一是举乐,二是隆礼,三是尚物。这三大民俗特.拽的形成是缘于庐陵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