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37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2744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1517年发生的伦敦五朔节骚乱属于典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它是在近代早期英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发生的。因经济竞争而引发的民族排外情绪是骚乱发生的思想动力;学徒处境地位的恶化则是骚乱发生的主要原因;自负、偏狭的民族心理成为了骚乱的助推力;政府处置措施的不当则诱发了骚乱的发生。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五朔节骚乱得以突然发生。  相似文献   
62.
毛泽东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及精神实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形成了早期形态的科学发展观,其精神实质就是试图通过革命或类革命的方式来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以促进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3.
"主观精神"是胡风文学思想中的理论支点,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文学"力"的概念,其内在实质都是"主观精神"的衍生物.主观精神强调创作主体的个体心理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初形态的主体论文艺学.  相似文献   
64.
当代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如何成长出一支代秀的企业家群体,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创新能力的发挥,还必将影响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企业家自我精神发展的内在超越性是根本.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理论资源,对企业家自我及其精神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三次超越"的理论模型,即企业家自我精神的发展是一个从欲望意识、道德意识再到人文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5.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主要从人性、爱、美、身份、生存、功用六个方面阐释了教育的无用性.然而,科顿姆并非简单地认为教育是无用的,而是认为人们过多地对教育寄予期望,以教育来改变身份的功利主义目的下是无用的.与此同时,他认为无用性摆脱了功利主义的有用性,是教育一切价值的来源.要摆脱教育的无用性,必须摆脱身份政治对教育的限制,使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无目的性和精神品性,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66.
腐败是现今世界尚未根除的现象之一,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就是控制腐败.本文围绕着经济体制、领导体制、思想教育和法治问题对腐败进行了论述,并在综述反腐败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腐败治理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67.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治藏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认为:西藏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中一项既重要又较为特殊的工作;主要任务是解放西藏、改革其落后社会制度、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应实行慎重稳进、和平解决问题的工作方针;要特别注意并努力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要坚定持久地开展反对分裂西藏斗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治藏思想不仅过去,而且至今仍对西藏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其后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治藏思想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80年代的“译介热”通过引进西方现代文论资源,实现了对政治意识形态“工具论”“反映论”的反拨与对抗,与此同构的是审美自律的进程和审美本体的建构.“审美自律论”和“方法多元论”成为“译介热”的两个主要支点,共同参与现代性人学启蒙,促使了现代派文学的文本发现与形式自律.“审美自律论”促使了审美活动从外部的“他律”转向了审美的“自律”,形式主义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等在译介热中引入中国,纷纷促使了美学和文学批评从外部转向内部、从内容转向形式、从思想内涵转向话语革命.同时也直接启发了中国现代派文学和先锋小说的创作,激活了新时期以来潜藏的“形式化”冲动,从而使得形式和语言实验在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创作中焕发出愈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