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2 毫秒
41.
富有个性、创新精神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协调发展 ,是知识社会人才的重要特征。同时 ,他们也还应当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观念、竞争效能观念、开放观念、主体观念、民主法治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相似文献   
42.
与中国现代其他剧作家相比,曹禺充分考虑了戏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特质,更注重也更圆熟地处理了场面、道具、节奏等细节因素,从而创作出堪称中国现代戏剧成熟标志的剧作。  相似文献   
43.
(1)科学哲学正在进行自然主义的转向;(2)奎因是自然化认识论的首创者;(3)第二代采取了认知科学的进路;(4)进化认识论则是另一条进路;(5)笔者的自然主义,通过系统科学哲学和物理学哲学的研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4.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它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从西部发展的必要性、时机、原则、对策等方面概述了毛泽东、邓小平对此问题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45.
素质教育是一种回复到教育本身目的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一个窗口,学校通过学生工作部门体现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职能,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充分体现了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与素质教育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对应试教育具有较强的纠偏功能.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一直游离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外,主要依靠政治、行政的手段而不是靠教育、教学的手段实现自己的功能.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为高校学生工作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融入高等教育内在有机体之中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应改变过去那种事务主义观念、包打天下的观念、怕变求稳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工作观念;改变过去依赖政治和行政组织形式的状况,确立相对独立的发展地位;改变过去功能过于狭窄,偏重于政治功能的局面,拓展学生工作新的功能等,实现学生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46.
王阳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其对“格物致知”说的阐释颇具革命性,不仅突破了程朱理学的解释框架,而且因此发扬和深化了心学一途的学思脉络。与朱子相比,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释的反动体现在:将朱子训物为客观物质实体与人类道德行为二义窄化为道德事为,物成了心之物,并且相应地穷理被局限于体认天理或良知,即格心。与此同时,所谓致知,仅仅变成了克除私欲,发明本心或使天理流行充塞,最终导致了贯通心与物、心与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阳明与朱子学说分道扬镳,但也因此以简易直接的方式宣告了自己心学理论的特色,并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7.
玻尔在科学观念上实现了从微观现象个体性概念到系统目的性概念的过渡,实现了还原论与机体论、因果决定论与目的论的“两性相通”。这主要基于他对微观现象个体性之观测条件及量子力学形式系统之操作定义的互补解释。在这里,因果分析方法具有根本上的局限性,并与目的论整体方法之间保持特定“张力”,个体性的“定态”与“跃迁”概念同作为目的性概念基础的结构稳定与变换思想具有可通约性。  相似文献   
48.
本文试图说明单一的民主范畴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并分四个方面阐释了民主在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并以此为启示,对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进行了思考.民主不是政治生活的唯一终极目标,正确的表述应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相似文献   
49.
青蛙美女的婚恋——"神蛙丈夫"故事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世界著名民间故事类型"青蛙王子"的中国型式--"神蛙丈夫"为题,运用母题和类型研究法,将其繁多复杂的异文划分为四个类型,并且较为深入地挖掘了该类型故事包含的文化内涵,梳理了它在中国的传承源脉.  相似文献   
50.
自由在中国古代思想传统中一直被视为一个否定、消极的概念而始终得不到肯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自由与礼教文明牢牢的捆绑在一起,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接触到西方政治文明时,自由才逐渐被当作一种肯定性的精神价值为国人所关注。自由在中国传统思想里经历了被否定--被认可--被呼唤--被误解的艰难过程,这个过程是与国人思维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同步的,即使到现在,我们对自由的理解仍需要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