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副词的情意性看日语感情表现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在日本学界被称为“日语的垃圾箱”,这与其说是对副词的批评,不如说是对日语副词的复杂性的评价。文章通过分析副词的意义,探讨了日语副词的情意性及其和日本人心理的关系,指出日本人在日语副词的使用中隐藏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体现了表达感情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62.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将相应地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20世纪9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取得很大进步,特别是战略管理会计的进展最为突出,体出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代表着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管理会计应如何发展?本文从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出发,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国情,探索21世纪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3.
民事审前程序的功能在于固定争点,促进和解,防止庭审中突袭性攻击, 从而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这正是庭审前注重证据运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相对综合实力的迅速增加,中国与当前西方主导的国际制度的关系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建设性的参与国际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作出探讨,认为中国融入国际制度是缓解大国崛起下安全困境的有效机制,是和平崛起的重要平台,是通向世界大国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5.
返实格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口语中有一种较为常用但尚未列入修辞行列的语言手段——我们且称之为返实并试图为其立格。返实格具有比较固定的否定——肯定句式,其立格的客观基础是事物及概念间客观存在的蕴涵关系和语言本身具有的区别特征,心理基础是人们对准确意义的共识和对言语交际可接受性的期待。同时,本文也考察了返实格的分类,并与相近辞格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66.
李双元教授毕生从事学术研究,特别在国际私法学领域成就斐然,建树颇丰。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法学研究过程中,他脚踏实地,积极探索,锐意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李双元的法学思想深邃,商屋建瓴。总结和研究李双元国际私法学思想,对于弘扬我国国际私法学优良传统,激励后学,开拓中国国际私法学研究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
在宋金元时期的诗学中,诗性学说相对发达.朱熹的诗性学说在宋代具有代表性.元好问的诗性学Ё说是金元时期诗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标志该时代的意义.元好问诗性学说的核心,是承认男女之性对诗歌创作的决定作用.元代兴起的今乐府或日元代新乐府是介于词曲之间的一种新诗,元好问有较大的乐府创作量.他在实践基础上作出的理论总结不仅影响了当时,也影响了以后的时代.  相似文献   
68.
文本的裂隙与风格的成熟--论巴金的《寒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夜>的文本存在着裂隙.这是作者为了预设的主题和悲剧效果而主观介入规定情境、干预人物心理逻辑所带来的结果.这显示了巴金出色的艺术驾驭手段.他用精心营造的艺术效果掩盖了文本的裂隙,创造了身临其境感.<寒夜>标志着巴金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挥洒自如的新阶段,他的艺术风格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69.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将水利与地方民众生活、社会结构及权力体系等方面相结合的水利社会史研究开始兴起。回顾20年来这一研究的发展历程,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具体梳理,揭示国内学者对明清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关注焦点、研究层次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0.
新闻业务是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学研究与教育的历史起点。随着新闻业务的学科体系日趋专门化,其课程体系明显细分化,最终形成目前采、写、编、评四课并立的格局。大学新闻教育应大胆对此进行改革,构建一体化的“新闻业务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