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8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574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加强汉、藏因明的交流对了解汉传因明及藏因明的历史与流交,全面把握中国因明实质、推动因明发展以及推进文化融合、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当前,汉、藏因明的交流有很大进步,在组织机构、学术会议、课题合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依然存在诸如大局意识不足、交流平台欠缺、语言障碍、共同话语基础缺乏、人才流失等困境,我们需要从建立语言互译平台、加强义理对勘文本互译、充分挖掘因明的社会功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以及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等多方面着手,共同推进汉、藏因明的充分交流,推进中国因明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2.
具有百年历史的传播学研究在当代遇到了相当多的理论瓶颈,甚至被某些学者称之为传播学范式的危机。如何化解这种范式危机便成为传播学界孜孜以求的话题。某种程度上,正在成为“显学”的符号学恰恰能够提供这种化解危机的理论资源,符号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公分母”,本质上是一门“意义之学”,具体到传播而言,关注的是传播文本的意义建构,而非表象的传播效果。将符号学用于传播研究,能够从深层次揭示传播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样的背景下,传播符号学呼之欲出,传播符号学作为一门学科便具有了学理上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Web 2.0和政府门户网站的概念界定,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优化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矩阵,包括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  相似文献   
24.
多科性大学强势学科继续走强,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特别是文科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离多科性的发展目标有渐行渐远之势,高水平多科学性大学建设尚任重道远.必须在扶强扶优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新兴学科,特别是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实现学科交叉互补,文理渗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5.
查慎行是清代诗歌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白描则是其最为擅长的、堪称标志性的艺术手法。文章从他人对于查慎行白描手法的评价、查慎行对于白描手法的正面阐述、对于前人白描手法的点评以及白描手法在其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四个方面做了论述,认为查慎行运用白描已臻挥洒自如、出神入化之境界,这对于他在理论与创作方面实现唐宋互参,委实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26.
论软均势     
冷战后,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越来越不能完美地解释国际社会的现实,为此,国外学者提出了以非军事、非结盟手段制衡的“软均势”理论。  相似文献   
27.
西方的现代性理论分为辩护性的现代性理论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因为现代性本身具有肯定和否定的两重性。现代性为人类提供了文明成就,也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是在现代性境域中得以可能的,现代性是我国传统社会现代转型的重要条件。我国与现代性是批判地相遇的,并且与现代性始终处于批判关系中。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属于现代性问题范畴。我们应当以作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功能,促成对现代性的世界历史性批判,把我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8.
29.
30.
主流的国际政治学流派理论很少直接探讨民主问题,但在各自的理论逻辑中却都"隐藏着"对国际民主的态度与价值定位。相比之下,国际政治学自由主义学派理论中更多地"暗含"了国际民主的价值成分,但亦有不相融之处。因此,对自由主义核心理论的"民主性"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从学理上认识国际民主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