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8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574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终身教育思想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传播。针对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如何用终身教育理念来指导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2.
农村存在大量违法行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执法者和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社区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物质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以及由此导致的执法存在乡村习俗与国家法的“合作”、执法过程中的“低成本”运作、以及由此导致的法律权威尚未树立等问题。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权力运行模式和农民主体意识的养成等方面看,农村通往法治的路仍然相当漫长。  相似文献   
43.
"中国古代科技哲学"的涵义就是"中国古代的自然辩证法观念或思想",它的本体范畴是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的产生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哲学的起源,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4.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提出体现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它标示着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思维方式;新思维方式是认识新情况、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的新视野,只有与时俱进,转变思维方式才能有效落实"三个代表"一是树立新思维,深入领会"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二是求实创新,锐意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45.
“劝谕型”回族民间故事从孝敬父母、与人为善、勤俭节约等方面展现了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并通过民众的口耳相传,约束着该民族的日常生活,在长期的民俗传承中起着强化民族信仰,规范行为标准的作用,其所宣扬的道德理念能够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张爱玲传记为例,归纳分析作家传记在处理传主创作问题时的四种主要方式,即:生平叙述的传记立场,详细分析传主作品的赏析笔调,寻觅传主与作品间内在关联的路线,指陈传主小说人物与故事的来源的对号导读方式。  相似文献   
47.
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人为或社会政治原因引发的各类紧急事件。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的政治思想认识模糊、法制观念淡薄和自我约束能力低。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营建校园安全文化;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健康心态。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以说服教育为主,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48.
面对当代哲学中以各种名义出现的对于传统认识论愈益强烈的敌意和冲击,迫切需要对传统认识论进行重构,而非解构.苏珊·哈克在批判性地考察基础论和融贯论的基础上,整合出了一种新型的认识论理论--基础融贯论.该理论基于对"证成"概念的精细考辨和层次区分,其关于证成的因果性和逻辑性的划分,特别是关于证成的程度论观点,具有重要的解题功能;同时,也可提示证成与名辩"三物"及因明"三支"思想的关联.这些也在客观上确证了"证成"作为认识论核心概念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9.
代位权法律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交易秩序。我国在引入代位权法律制度时,既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又要意识到类似“入库规则”等这样一些重要原则,有着成熟的理论基础,应充分的借鉴。  相似文献   
50.
论意识形态的文化形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华 《兰州学刊》2008,(6):142-145
人类拓展意义世界的过程,就是在一个无意义的领域中开创自己生活的文化过程,而意识形态则是这一过程的高级状态。文化无意识是意识形态的深厚基础,文化意识是意识形态的必备通路,文化精神是意识形态的思想源泉。以此为文化底蕴,意识形态成为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哲学视阈中的意识形态的外部形态和构造,从另一角度诠释了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提供了意识形态的文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