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3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农户经济理论是农村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国外农户经济理论研究历史悠久、学派众多并互有采借.在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大力缩小城乡差距的今天,对国外农户经济理论进行建设性反思批判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内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兼顾各理论流派的理论争论与交锋,结合中国当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特殊国情,对国外农户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其对中国研究的意义与局限,以期为农户经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2.
解梅  段兴利  陈红 《职业时空》2010,6(6):108-109
人文素质课程是适应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目前,我国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相关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43.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发展社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两个基本视角:一是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基本内容、基本目标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实践;二是探讨社会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建立有效机制,预防和消除社会隐患,达到和谐社会。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存在的社会风险及其发展趋势,提出创新社会风险的控制机制,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多元化经营不但是国内外众多大型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时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小型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小型电力企业如何学习其他企业的宝贵经验,走多元化经营之路,以赢得市场的认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5.
《诗》在产生之后就被广泛地引用,历经先秦两汉,到了魏晋时期,“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在创作中大量引《诗》,其引《诗》方式有多种.其作品中或直接引用《诗》中的词语、诗句,或化用《诗》中的诗句、诗意,或用《诗》中某首诗的诗旨.其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对《诗》有所吸收,在艺术手法上有所借鉴.在创作中借鉴《诗》的方法,吸取创作中的经验,这成为中国文人的一大传统.  相似文献   
46.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集翻译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思想具有明显的独创与超前意识,为我国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值得挖掘的话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对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指出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都体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中"和谐统一"、"译者中心"、"选择/适应"及"译有所为"的理念。  相似文献   
47.
先进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对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体系的构建、生态的恢复和保护以及和谐生态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在确立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的过程中,需要汲取和发掘藏族传统的生态文明资源,将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现代生态法治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符合藏族聚居区生态和社会基本情况的、具有藏族聚居区特色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8.
南北朝鲜卑族的汉化过程与诺曼底朝、金雀花朝诺曼底贵族的盎格鲁化过程,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起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同,却都为加快历史进程和形成民族大家庭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9.
郑渊洁的童话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以儿童为出发点,为儿童服务的。正如他所说:"我的目标是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解除一天学习的疲劳,让他们笑,让他们高兴。"尊重儿童,儿童至上是贯穿郑渊洁童话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0.
赵婷  杜波 《社科纵横》2012,(5):174-176
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其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