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8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一堂课的整体安排和教学手法上,按照可行性原则,结合教学认知理论,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力争提高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2.
为了进一步打破机器翻译研究领域中翻译学科与计算机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译者视角概括了机器发展的主要脉络、当今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发展的现状和新动向,总结了现有神经机器翻译的实际应用,从译者角度分析其优势和弱项,并提出对未来神经机器翻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希望能帮助广大译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新技术。  相似文献   
73.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人类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达到一个全新高度,这使我们迈入了一个信息丰饶的时代.信息丰饶促使图书出版业发生深刻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图书的作者已经完全能够构成一个市场.图书作者市场可以细分为文学性作者市场、学术性作者市场、大众性作者市场和机构性作者市场和教辅性作者市场等.  相似文献   
74.
唐倩 《经营管理者》2009,(23):310-310
文章介绍了Stockwell的图示理论(Schema Theory),并分析了李清照所作的词中的主要的几个图示(Schema),揭示是哪些词让我们调动到相应的图示,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所选用的词语还有导入语(headers)的选择对语篇文学效果的影响。对我们的写作和理解相应的文学语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罗伯特·格雷夫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作家,其创作领域十分广阔,涉及诗歌、小说、神话等方面.他的战争诗独具特色,充分展示了诗人特有的才情和睿智.本文着重探讨其战争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6.
跨国经营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如何克服并逾越因文化差异给跨国公司经营所带来的重重障碍,则是跨国公司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讲,能否正确把握文化差异将是决定跨国公司经营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7.
哈代的作品除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感人的悲剧性之外,更以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见长。一般说来.戏剧性必须通过矛盾冲突来实现。在《卡斯特桥市长》一书中.这些无处不在的矛盾冲突都是以巧妙的对比反衬手法设计、烘托、合理解决的。本文拟从宏现视角入手,探讨文中所揭示的某一历史瞬间和整个历史过程之间的冲突及其对主人公几经波折的悲剧命运的冲击;继之以微观视角相辅.从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方面浅析对比反衬手法在本书中淋漓尽致的运用。  相似文献   
78.
明清传奇的主体由韵文组成,因此,音美是明清传奇文学文本中最直观的特征。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音系统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音美特征在译文中的再现存在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研究,既分析了音美特征在翻译时存在的困难和可能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制定了译者在从事明清传奇的翻译工作时应该遵循的翻译原则,希望为明清传奇的英译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述了香港高校学生工作的特色,探讨了他们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服务态度等,从中带给我们内地高校以启示。  相似文献   
80.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译论,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吸收西方译论的研究和论证方法,借鉴现代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框架来阐释翻译的机制和功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译理论模式的翻译研究学派,使中国的翻译理论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翻译美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体现着中国译学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中国翻译理论在世界译论界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