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8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一直都是英汉互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林语堂英译的《浮生六记》给灵活处理汉语文化负载词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分析研究林语堂的翻译处理手段表明:林语堂的翻译成功之处在于既注重突显异域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又注重突显异域语言文化的艺术性,切合其提出的忠顺美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92.
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短篇小说《瞬间》讲述了一个时空穿越的超自然故事。文章通过分析埃利斯夫人表现出的三种人格障碍特征,管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生存状态,揭示个人在面对时代和社会变迁时的无力与无奈。  相似文献   
93.
《蝴蝶君》:从边缘走向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美国戏剧舞台上,表现东西方爱情戏剧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剧中的西方男人总是身处突出的中心地位,而东方女性总是身处边缘。当代美国剧作家黄大卫努力重新建构遭美国式的东方主义话语所压抑的亚裔美国文化。他在其代表作《蝴蝶君》一剧中跨越传统戏剧的框架模式,将剧中男"女"主角的关系作了象征性的转换,从政治、文化、哲学以及男女性别诸方面颠倒了传统东西方角色关系,使东方女子的形象挣脱了"边缘"枷锁的束缚,从"边缘"走向"中心"。同时,剧作者希望该剧能够纠正种种文化和性别的错误感受,抛弃旧有的刻板印象,由对立、对抗转为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94.
<荒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T.S.艾略特的惊人之作.在诗中,艾略特刻画了一幅现代文明颓废的图景,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精神的"荒原".这首诗成功之处并不仅仅在于象征手法的运用,而是整首诗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地展现了主题.  相似文献   
95.
中日两国国民在相同语境中所使用的礼貌语言及其伴随的身体语言,即礼貌语言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上下等差意识比较浓厚的学校生活中,在不同的师生见面场合,中日两国礼貌语言行为的异同表现,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色。这样的差异,与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
模糊是古诗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其中数字也是达到模糊经常使用的手段.将古诗翻译成英语,就要运用各种方法来达到原文的效果.而翻译中对数字的处理反映了古诗中数字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97.
本文拟从"主情说"这个中国戏曲批评的角度出发,比较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情"这个主题的表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对"情"的精神与主题的表现有同有异,这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传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从"主情说"的理论出发进行分析和比较,能加深我们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与从其他角度展开的比较研究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以生态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美国现代著名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歌颂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草叶集》中包含了生态思想的萌芽;而惠特曼的一部不为国内读者所知的散文集《采集日志》同样了蕴含了深刻的生态诗学思想:自然是文学创造的源泉, 诗人的使命是把大自然与人的灵魂联结起来,把常人眼中只看作物质世界和物欲对象的大自然所具有的生命气息、精神韵致和神性内涵揭示给人们,使诗歌变成大自然沟通、走近和融入人的灵魂的精神通道。《采集日志》包含了对诗歌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生态功能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99.
在习语翻译中,一般要求译者首先要忠实地译出原习语的意义,其次要尽可能保持原习语中的形象以及民族、地方色彩。但习语固有的文化特征使得其具有一定的抗译性,因而,为能忠实地表达原习语的意义,译者往往得转换原习语中的形象。本文拟通过实例对英语习语汉译中形象转换的方法作一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EFL教学法不仅无法解决EFL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反而因其在两极间的摆动阻碍了语言教学。因此,EFL教学的一种新方法———认知法的出现亦成必然,在EFL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