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研究了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力资本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农民个体层面的受教育程度对收入具有最大的正向影响,同时农民的健康状况对收入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家庭层面的劳动力人数对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老人数和小孩数对收入影响显著为负;从农民收入来源看,仅以种植业和"子女赡养"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收入显著低于其他来源的农民收入;同时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对农民收入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2.
利用200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与10个非"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钢铁出口最大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钢铁出口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钢铁出口更偏好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与中国地理距离近、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质量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邻国效应则对于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影响不明显。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促进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随着人地关系变化与农村社会变迁,有必要重新认识农地功能。通过对农地保障与农地福利的概念识别,结合农户生活所需和现实情境,可将农地福利保障功能细分为生存保障功能、集体互惠功能、财产享益功能和情感寄托功能。不同类型的农户对于农地功能诉求存在差异性。尽管老一代农户对农地依然有着较强的情感寄托诉求,但随着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择业空间的扩大,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不断弱化,福利功能尤其是财产功能逐步显现并增强。农地保障功能转换为福利功能依赖于农地经营权的让渡,可通过引导不同类型农户有序参与到农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等途径,促进农地流转交易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34.
返贫与脱贫一直交织存在,已成为阻碍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顽疾。返贫的实质就是贫困,但有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类型和独有特点。既有研究已证实家庭结构对普通家庭经济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但囿于数据获得性限制了人们对返贫户家庭结构的总体了解和把握。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返贫家户的家庭内部结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其在人口金字塔、人口规模及劳动力结构、婚育行为和家庭结构的基本特征,对返贫户的预警系统构建、主要劳动力投资、异质人群公共服务、家户资产积累和乡风治理方面的公共政策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35.
基于我国土地高度细碎与农机化进程迅猛推进并存的矛盾表现,本文利用11省的农机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投资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严重制约了农户家庭提供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能力,而改善农机作业的便利性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土地细碎化对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经营权属于不同农户的地块上实现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技术的趋同可以在不改变家庭土地细碎化现状的条件下扩大作业地块面积,有助于地决相邻农户共享规模经济,提高农机作业的便利性程度,从而鼓励农机户对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资.本文认为以增加作业地块面积为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着眼点,鼓励地块相邻农户的共同生产更有利于提高农户获取地块规模经济的可得性并促进其对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资.  相似文献   
36.
本文利用CHARLS跟踪调查数据和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新农保"对农村老人就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农保"明显提高了较低收入农民生病后的就诊意愿,增加了他们的就诊概率,但没有显著提高他们的医疗支付能力;对于较高收入的农民,"新农保"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就诊意愿,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支付意愿。总体上看,"新农保"正在使农民的健康意识从"小病靠拖,大病靠抗"向"有病必治"转变,"新农保"对农民的就医行为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同时也折射出较低的收入水平和较高的医疗费用依然是制约农村老人就医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双管齐下,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和"新农保"制度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人的就医困境。  相似文献   
37.
文章利用2008—2018年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了城市群高铁网络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I研究了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与空间相关效应。研究表明: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处于高度耦合阶段,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中原城市群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哈长、北部湾城市群尚处于低度耦合阶段。城市群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东部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高度耦合协调转变,中部、西部城市群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中度耦合协调转变。  相似文献   
38.
梁菊 《经营管理者》2009,(21):199-200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知识的高依赖性,企业内部知识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共享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在企业管理层、信息基础建设、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和培育共享企业文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39.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流理论演进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政府、市场二者关系的定位和调整的理论解释构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流理论,对这一主流理论及演进的评述表明: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争中的"政府和市场"之争与"补贴"之争,其实是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流理论的主要方法和理论假设合理性的争论;在历经了"政府与市场"之争和"补贴"之争之后,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将深层次地触及权利在医药卫生体制各环节内、各层次上的配置及调整。这一结论启示:在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进程中,"产权"应当成为有效解释和指导政府、市场二者关系的定位及调整理论分析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40.
中国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最重要的力量,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功利主义利益驱动和成果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现实结合不紧,移植性、诠释性、解释性居多,创新成果不足,研究潜力、实力和效力发挥不够。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成果评价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何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刻不容缓的、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顾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现状并对美国、英国、芬兰等国研究评价案例进行剖析后可以得出结论: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导向原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规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标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差别化评价、建立健全诚信公正的评价制度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我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做法,可以更好地拓展新的思路,提升研究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