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24篇
社会学   3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清末民初的妓女仿效女学生装束,往往能取得惊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她们对女学生身份有强烈的认同和渴望,怀着兴学和入学的冲动。作为群体的青楼女子,曾有过兴办改俗半日学堂和青楼进化团的尝试,但这些努力都受到阻碍。青楼进化团虽办学成功,但维持不久也只得关闭。而此期小说对妓女兴学的书写,或将其视为女界荒诞的表现,或认为是妓女改良的象征。青楼女子对女学的向往,以金小宝最为执著,在民初诸多笔记、小说中,她曾以不同的化名进入几所学校,数遭拒斥,最终伴随夫婿出洋方得圆求学梦。金小宝脱茧化蝶的求学过程,是难以复制的个人传奇,大多数妓女仍被阻隔在女学堂之外。在彼时强大的民族国家话语感召下,妓女对社会事务多有贡献,却时时须面对女学界的逼视和众人的鄙薄。风尘女子向学的渴望被压抑,她们的爱国热情并不能争取到受教育权,也不能引向自身地位的提高和命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2.
元杂剧通常被分类为爱情剧、社会公案剧、家庭剧、神仙道化剧等,而大量的家庭剧和爱情剧之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配角人物——丧夫、无亲无故且带着子女的老妇人角色。这类女性的形象,可以称之为"寡母"。她们的形象无论是在人物语言上、身世遭遇上、性格特点上甚至剧情线索的发展上都呈现出种种类型化的特点。通过分析考察这类角色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可帮助我们从侧面认识作者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创作心态,也有助于理解当时社会关于这类女性的认识状况。  相似文献   
113.
114.
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直为社会所肯定,至于其成因却鲜见问津者。从其人生经历及诗歌表现中可以看到,儒学思想影响下的政治使命感、党争影响、国破家亡的身世际遇、精神家园的破灭、叛逆意识等五个方面促成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15.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始终局限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狭义的人文性的简单理解,缺失了语言与文化的内在机理的文化观照,故使语文教育在剥蚀了文化土壤的内涵同时,显示出异样的工具化、单纯的审美化,缺少文化与思想。本文试从语文名称的演变与文化的流失、语文与文化的内在机理等方面,探究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与文化观照,希望有助于厘清和拓宽语文教学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16.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作家创作所衷情的植物意象。在晚唐五代词中,无论是从词人单纯地描写植物还是利用对植物的描写达到某种创作目的来看,杨柳的出现频率都高于其他植物。杨柳何以在这种新兴的文学形式中获取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本文绕过前人对杨柳意象内涵的探析,将从作者创作层面的表现方式中的衬托、类比、对比三方面概括地分析晚唐...  相似文献   
117.
对于新诗的现状与出路,陈国恩认为,写好新诗的关键在于诗人的人品以及他的内心生活方 式、想象力、创造力和对新诗的形式感。张中宇认为,旧体“生锈”,诗体应变,变能启盛,新诗是历史的必然。 罗振亚主张,在挑战面前要从容应对,积极反思。彭金山指出,中国诗歌的出路只能是现代汉语诗歌。王珂认 为,今日汉诗应以准定型诗体的新诗为主。吕进总结新诗诗体重建的经验认为,新诗诗体应双极发展,诗坛的 合理生态应该是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两立式结构,双峰对峙,双美对照。  相似文献   
118.
沈从文是从湘西走向世界的一位作家,从边地到城市的地域转换,从和平到战乱的时代变动,都使沈从文对于人生有了深刻的漂泊感受。新环境的接纳认同与自我身份的重新塑造,既使他对湘西有一种天然的情结,又使他对都市有一定的隔膜,在不断的变动中,他始终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宿。湘西世界的自然归宿、都市生存的情感归宿、宗教情结的精神归宿,都体现着他寻找皈依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19.
“意”是“写意”的核心,“写意”是中国画艺术的精神内涵,而写意精神的式微和消解则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症候之一。宋人绘画批评中的“意”由三个部分构成,即作为诗意的“意”、作为情意的“意”和作为“理意”的“意”。宋人倡导的写意精神,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0.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他刚刚踏上文坛之时创作了一些戏剧作品。这些戏剧作品由于创作的时间早,在沈从文整个的文学创作史上所占的比重又很小,因而很容易被人们遗忘。但在事实上这些戏剧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存在着,不容忽视。我们可以从谐趣呈现的策略,谐趣中的理趣,谐趣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来探讨沈从文戏剧中的谐趣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