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18篇
社会学   3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依据20世纪以来对张说研究的文献,从文学史意义、生平与仕历交游、思想、诗歌、文章与传奇等几个方面对张说的百年研究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多视点观看和多视角面共现,立体派突破了再现性绘画的定点透视和塞尚部分静物画的双点观看,并由此获得了多维性效果。从感知的角度来说,对多维性绘画的观看是一种作为代现的直观,即尽管直接看见的是被共现的诸面,但被给予的却是经由代现而来的诸面之所属的范畴或本质。因此,多维性绘画不以精确再现具体事物为鹄,而旨在开显使具体事物得以被看见的普遍之物。摒弃了具象绘画符合论真理观的多维性绘画,常被看作是非理性或"非人"的,但事实上其非理性或"非人"彰显着更具理性和人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3.
唐代文学以诗歌数量最多。而唐诗中“白发”的出现频率也极高。“白发”作为一个意象,在表现忧愁、苦闷、乡思、壮志未酬、“美人迟暮’’等感情时有其独特的作用。唐代诗人们的“发白”情结的成因,有科学的依据,有文化的传承。也有诗人们生活境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主义衰退,文明重心逐渐东移。以跨文化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比较诗学在20世纪中期以后的兴起和发展,是西方学界的"东方转向"的产物,这意味着文学研究的某种重大转折或某种新的学术范式的确立。东方仅仅是包含了中国而不能等同于中国,在当今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作为东方多元文化中的一元,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国内的比较诗学研究基本围绕中西诗学,带有较为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我们还需要向非西方和后发展国家等多方面地拓展我们的比较诗学研究。在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中自觉推动中国诗学,主动积极融入世界主义诗学话语建构的历史进程,赋予其新的内容与形式,这对于未来中国诗学的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自重庆市决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伊始,地域文化的符号标志便与其紧紧贴合。要使文化创意产品有明确的特征和较高的识别度,结合地区的精神属性是不二选择,但当两者真正并肩携手之时。他们强烈的文化特性差异也显露无疑。围绕融合之后的产业发展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试图找出求同存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6.
针对目前对新诗主体论的怀疑,谢冕认为,古典的方式不可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新诗依然是而且始终是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的最适宜的方式。朱寿桐认为,汉语新诗的主体地位有其必然性,它是经过较长时间摸索建设起来的一种新型诗歌。谭五昌认为,新诗否定论本身有其逻辑错误。周晓风、程小诗认为,旧体诗的语言制约了诗歌表达而导致了言文分离,只有新诗才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李永东认为,新诗主体论本身是有限度的,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137.
平江不肖生以《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所表现的"江湖"和"近代"两大创作路向的并存,渊源于20世纪初由日本小说家押川春浪首创的具有国家-民族意识的现代"武侠"新观念,反映了现代武侠小说在追求趣味与追求品位之间难以兼顾的矛盾纠结,这种矛盾纠结,贯穿了整个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始终,并成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8.
图像意识就是指与图像有关的意识,它在广义上不仅包括以照片、图画、影像等为对象的图像感知行为,也包括了本源性感知和简捷性感知的表象直观行为,甚至还包括非直观的符号表象行为;从现象学角度对这四种图像意识行为进行认识论阐明,不仅可以把握图像的意义结构,而且还可以深究主体观看的行为及其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当前的视觉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9.
董仲舒上书武帝对策的确切时间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行动中的关键性问题。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上,有三个学界尚存争议的问题:董仲舒对策中“今临政愿治七十余岁”一句能否作为董仲舒对策在元光元年的证据;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的具体时间;董仲舒上书对策时,夜郎、康居是否已“说德归谊”。若这三个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董仲舒上书武帝对策的...  相似文献   
140.
师从儒学的墨子,为顺应时代发展,提出"尚贤使能"之人才标准。《墨子》一书对人才品第多有涉及,而其中"圣人"首当其冲成为治世的最佳人选。通观《墨子》全书,其对圣人的阐述颇多,通过分析其中圣人律己、爱人、任贤等特点,并与儒家在圣人形象、爱人、任贤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较为全面地梳理《墨子》中的圣人形象,从而发现《墨子》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