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博尔赫斯的文学创作充满奇幻的想象与虚构,他通过迷宫、梦境等意象对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等哲学命题进行思考,拓展了现实与虚构交织的幻想文学.东方文化及中国元素是博尔赫斯构建艺术迷宫的重要内容.他推崇中国古代典籍,从中国文学和哲学中汲取文化资源.博尔赫斯对中国的想象塑造与迷宫叙事巧妙结合,建构出神秘瑰丽的中国形象,通过想象性创作去描述中国文化,达到了中西幻想文学思想的融通.  相似文献   
112.
明朝初期,朝鲜半岛高丽-朝鲜王权鼎革,郑梦周作为高丽末重要官员和文人,多次渡海赴京,对当时、对后世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其在中国的影响,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明初,来自高丽末朝鲜初王府的遣官入京奏报,郑梦周是作为高丽王府的"权臣""奸臣"定性的.第二个时期始自朝鲜初期成书的《高丽史》对郑梦周评价的彻底转变.于是在中国本土,对郑梦周的定性与评价,也随之彻底转变.到了明万历进士钱谦益编纂《列朝诗集》,明朝属国朝鲜的郑梦周诗成为重要选项,因之影响巨大.《列朝诗集》于清康熙间传入朝鲜,受到朝鲜一方的高度重视.清中叶朱彝尊编选明代诗歌总集《明诗综》,郑梦周又是必选,并按语对《高丽史》不没郑氏事迹大加称赏.晚清吴庆坻《蕉廊脞录》卷五又记有《朝鲜诗录》在同治年间辗转抄阅流传的情况.《朝鲜诗录》共四册,录郑梦周诗"几盈二册",可见郑梦周及其诗在明清中国本土的影响.第三个时期是现代中国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学界对郑梦周的"重新发现"高度重视.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是中国学界有了不少全面研究,另一方面是中韩两国共同对郑梦周在中国本土的历史足迹的考察发掘、缅怀纪念,和对其当代价值的共同认同.  相似文献   
113.
拉波夫的成功在于其对语言变化机制的不懈追求,然而,他所概括出的机制毕竟只是基于美国社会所发生的语言变化,未必能够完全解释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变化.通过在傅村的调查,我们发现,在语言变异的性质、语言扩散的极限以及语言变化的社会基础等方面,傅村父亲称谓发所生的变化都与拉波夫的语言变化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见,关于语言变化,拉波夫机制还不是最后的答案,还需要作进一步的修正.  相似文献   
114.
刺绣是中国闻名世界的手工艺之一,除了传统的四大名绣,还有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刺绣工艺也为人们所熟悉。2008年,新疆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事刺绣的艺人主要是农村妇女。本文从哈密刺绣手艺人的视角出发,考察技艺、记忆与刺绣者的自我塑造之间的互动关系。刺绣艺人不仅在全球与地方、历史与现状的社会语境下塑造自我,同时也通过刺绣工艺过程进行自我塑形。  相似文献   
115.
秦印是指秦代的印章,秦印中的官印和私印与先秦古玺一样,不仅是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时用以昭明信用的信物和凭证;但其中的成语印没有信物的功能,其内容都是一些修身的箴言或用以祈福为目的的吉祥语词。本文把所能见到的秦代吉语格言印,根据内容和用途进行了分类和解释,并对其反映出的社会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6.
针对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层次分析法运用所提出的五个需要注意问题,认为:不仅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是隶属和被隶属关系,第二个问题完全可以并入到第一个问题中去,而且把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分作两个问题来探讨,也不符合简单标准,应该舍弃第三个问题而只取第四个问题。不过,有了句法规则的约束,便无需担心第一个问题所涉及的非自觉语感会起副作用。同时指出,在谈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时,应该更加紧密地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在具体进行层次分析时应当遵循两个原则——结构原则和搭配原则。  相似文献   
117.
北宋毛滂之词情韵特胜,潇然明润,其词集《东堂词》艺术成就颇高。本文以《东堂词》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研析毛滂以典抒怀、炼字锻句、意境清远的词学观念,探讨毛滂典雅潇洒的词风对于北宋及后世词坛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8.
《红楼梦题词十二绝》是清代诗人潘德舆读《红楼梦》的独特感受。题咏中既涵盖了潘德舆“评红”理论的阐发。又是他多年读《红楼梦》之情的凝结。结合潘德舆人生经历与诗学观对此组诗作一笺释,谋求较为深刻的解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119.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和编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重写的冲动和焦虑仍困扰着当代学人,一些学者执著地寻求新的学术突破。要切实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重写,应做好“重读”、“重释”、“重建”三件事情。“重读”意在发掘被遮蔽的新史料和作品,它能加固文学史研究的根基,是重写文学史的基础。“重释”旨在赋予已有史料以新的内涵,它能使研究者在新的视野下重构历史,是拓展、丰富文学史的重要手段。要达到此目的,要求研究者必须具备崭新的理论视野和多值的思维方式。“重建”是指充分整合既有的研究成果,扎实地建构文学史研究的学理体系,它的达成需要做好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0.
文学创作是童年经验的重塑和变形。通过对萧乾童年时代的生活贫穷、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等因素的分析,发现童年经验对萧乾小说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