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233篇
人才学   103篇
丛书文集   532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1778篇
社会学   24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1.
1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受到国内教育改革的影响,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方向也要有一些改变。在师范高校音乐专业,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的培养音乐人才,才是该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将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探究师范高校如何进行音乐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3.
民歌作为劳动人民最直接、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方式之一,其内在的传承机制是它能穿越历史传承至今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当下仍然存活在五河区域的五河民歌的实地考察,及对具有代表性的五河民歌的本体分析,试图找到五河民歌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14.
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成长规律和特征,提出在学生大提琴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演奏技术,对乐器的兴趣和演奏时的想象,练琴过程中的重要性加以阐述.并简要论述在学生的大提琴学习过程中,要按照学生掌握好大提琴的科学规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演奏和练琴法.使学生掌握好大提琴的科学练琴方法,从而使学生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5.
声乐艺术指导这一专业,对于声乐教学及演唱来说,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笔者通过对德国音乐学院艺术指导这门学科的研究,结合中国艺术类高校的现状,对未来声乐教育及艺术指导专业的改良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16.
宋洋 《阴山学刊》2012,(6):120-124
作为一件伴奏乐器,手风琴被运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是其他乐器无法相比的。风琴即兴伴奏是一个整体素质展现的过程,扎实的手风琴键盘基础是即兴伴奏完整体现的前提,要对乐曲进行全方面的准确的分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7.
葛姝亚 《学术探索》2012,(8):168-170
本文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几位重要钢琴作曲家演奏创作风格的分析,归纳出该时期的钢琴音乐具有情感性、炫技性、民族性、标题性四个特性,力图较为宽泛地对这一重要时期的钢琴音乐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8.
李保霞 《学术探索》2012,(9):163-165
郭沫若原来对武训的评价是持论公允的,兼顾了武训其人,把握了历史但又没有全部把握历史的两个侧面。经过文艺上的批判运动,郭沫若的学术品格、学术风格发生了两种转变:由原来的知识分子传统的代表者向主流文化的代表者转变;由人民本位的陈述立场向官本位的陈述立场转变。这是"左倾"政治对文化、学术的挟持和强制性要求的极不正常的产物。因此,我们探讨《武训传》批判对郭沫若学术品格、学术风格转变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研究郭沫若,而且有利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9.
刘栋梁 《云梦学刊》2012,33(5):135-137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情声交融,声情并茂是歌唱者追求的理想目标。但也有不少歌者舍本逐末.一味追求声音的炫技或表演的花哨,以至于所唱之曲难有动人心扉之妙。从情与声的关系展开分析,就如何才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歌唱者树立良好歌唱理念。  相似文献   
120.
刘峡 《学术探索》2012,(10):171-173
唱歌教学具有对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文化认知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通过对音乐与语言各类歌唱艺术作品与形式的体验,完成情感表达与审美行为的过程,达成音乐培养的实践意义,提升其文化承传素养的作用,完善音乐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