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231篇
人才学   82篇
丛书文集   530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1776篇
社会学   24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711.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具独特表现力的传统弹拨乐器。在我国文学史上,留有大量赋咏琵琶及其表演的诗词。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琵琶艺术在中国具有异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诗词与琵琶艺术的碰撞交融,体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表现和相互影响:诗词以文字形式将琵琶艺术加以记述、描绘,琵琶则通过乐音的形式将诗词悠扬宛转地展现给人们。这种相互表现和相互影响,就是诗词与琵琶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12.
音乐欣赏的心理感知是主体欣赏音乐时的初级的感性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心理环节。心理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基础,没有感知便没有音乐欣赏。要提高人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一是使之掌握必须的音乐知识,二是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特别是音乐欣赏活动以锻炼音乐感知力。  相似文献   
713.
蔡玲 《科学咨询》2007,(9):76-77
"注意"在歌唱与发声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演唱和声乐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注意"这个重要的心理品质.本文将从"注意"的中心和边缘,倾向性、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转移及注意品质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714.
浅谈休止     
通过对休止即空拍的分析,提出了休止在音乐当中的重要作用;休止符在乐段不同的位置上(开头、中间及段落中间)产生的不同的效果以及休止符在乐句、乐节和动机中产生的不同的效果;及准确弹奏休止即空拍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清准确“弹奏”休止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课时要向学生详细讲解休止在曲子中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弹奏休止,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15.
我国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底子薄,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未能引起重视。本文以江苏苏北地区的部分农村中学为调查对象,对其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来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16.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始终伴随着主体的情感活动,随着美感的深入而愈加强烈。过后,情感的余波,仍荡漾不已。在音审美活动中,突出地活跃着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活动。音乐欣赏,对音乐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消费”。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始终出现心理距离的心理现象。开始总是主体同客体保持“无距离”的心理状态,进人作品中,达到“物我两忘”,最后总是主体同客体拉开心理距离,以“旁观”的心理态度,审视审美对象。作出中肯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717.
民族音乐学作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新兴学科,提倡的是在文化脉络中的音乐研究:既研究音乐本体,又分析形成这些音乐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缘由。本文以上海地区的古筝音乐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把古筝及其音乐放置在上海地区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中来进行研究,以明确上海古筝音乐在三个时期所呈现的特征,以期起到丰富上海地区筝乐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18.
719.
720.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智慧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的持续前进、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动力。它的发展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盛行时期。在漫长发展历史进程中戏曲,不断融合美术、文学、舞蹈等各种艺术的精髓,逐渐成为一项包容广泛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艺术。本文阐述了戏曲音乐起源、戏曲音乐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戏曲音乐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