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武真 《人才瞭望》2008,(9):54-55
“又有人离职了,原因肯定是业绩不合格.当初挖这些港台人才的时候可是费了不少的工夫也付出了不少的成本。“说这话的是国内一家内资银行的高管。”没办法,挖这些港台背景人才的成本太高。”一位正在为各大银行提供搜寻港台高管猪头服务的猎头说。  相似文献   
2.
在张爱玲和白先勇的创作中,读者经常可以感受到浓重的孤独意识。这些孤独意识,展现了其各自的人生态度和艺术特点。对两位作家的孤独意识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位作家以及他们各自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港台文学这类特殊文学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武侠小说三大家之一。他把现代历史政治观念融入武侠小说,又将传统小说审美特征大加发挥,打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梁羽生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始,已走过30余年,经历了发生期、拓展期和深入期三个阶段,包括了生平创作、艺术特色、创作观念、文学史地位和比较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但放眼于武侠研究全局,梁羽生研究是显得不足的,存在研究方法欠缺、创新成果不足和研究领域狭窄等问题。如今梁羽生逝世已十周年,无论是毁还是誉都不能成为梁羽生研究未能形成合理格局的原因,这跟武侠小说本身"反武侠"的发展逻辑、梁羽生自身创作的传统基因和特有的时代印记是分不开的。武侠小说和大众审美早已产生多向的流变,梁羽生的作品早已不再风靡,但对研究者而言,打开梁羽生研究的新局面,有利于厘清武侠小说发展历史,为其他武侠小说研究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家中,朱贞木是一位重要作家,但多年来由于其小说散佚难觅,生平资料发掘甚少,对于他的研究一直滞后于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等与他同时代的武侠作家.朱贞木是具有探索精神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尚未大成的武侠小说家.从还珠楼主到金庸,从民国旧武侠到港台新武侠,朱贞木是一位关键人物,其小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20世纪武侠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在2004年与《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一道提出“大陆新武侠”的概念十年之后[1]150-156,[2]6,韩云波教授推出了他的力作:《“后金庸”武侠》。在“金庸时代”结束之后(以金庸1982年完成小说修改、1985年古龙逝世为标志),武侠小说先是经历了以黄易、温瑞安为代表的“港台新武侠突变期”,然后进入“大陆新武侠兴盛期”,“转型期”,可望达到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盛世武侠”的顶峰。[3]近三十年来,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展加快,大众文化是其灵魂与血液,而武侠文化又是大众文化最富于创造力的部分,借助于网络的兴起,武侠文化发育出武侠动漫、武侠网游、网络武侠小说、手机武侠小说等新的形态,在平媒小说创作、武侠影视剧制作方面,也颇有成绩。武侠小说的平媒出版在庞大的武侠文化市场运作体系之中,虽然日渐势弱,但始终是创造力的源泉,产业链的起点。韩云波将这一时段涌现出来的武侠作家作品归于“大陆新武侠”[4]17-21,并引入布罗代尔的“三层历史观”,将之作为“短时段的事件史”,放到武侠文化自古至今“长时段的环境史”与“中时代的群体史”中来考察,以“在场者”的身份,展开发生学的考察,力证大陆新武侠“具体事件、人物和作品以至流派、风格”等纷纭万象之下的“内在逻辑”,借研究者与创作者借鉴,其中生发的勇气、花费的精力、展现的智慧,特别令人感佩。这也让笔者想到韩云波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所主持的“21世纪侠文化研究”栏目,在过去的10年里,它是国内武侠文化研究的核心阵地。这些工作与研究的实绩,恐怕得由非凡的文化理性与学术激情来支撑。理性与激情的交会,又何尝不是具备了“现代性”的侠客的题中之义。一位阅读研究武侠的学者,焕发出这样的“侠客气质”,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7,(1):41-45
面对热温不减的韩流余温,天王刘德华来了一句:“我总不能连韩国歌手都不如吧!”这酸溜溜的腔调倒是和当年港台风席卷全国,大陆明星的口气不谋而合。 现在,两岸三地的艺人早已不分彼此,但大陆艺人对于港台明星的不平;而港台艺人来大陆疯狂吸金的同时,也多少会露出“扶贫”意味的笑容,表面一团和气,下台狂掐猛打,逮到机会还要时不时慈眉善目地踩上对方几脚。  相似文献   
7.
百年西夏学国内外著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初迄今百年来,随着国内外学人对黑水城及其他地方出土的西夏文献、文物的研究,西夏学由此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学科。为反映这一历程,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国内外西夏学界编著出版的西夏研究专著、专集、译著等情况,进行分类列目和概述。内容主要涉及:(一)西夏语言文字与文献整理;(二)西夏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三)西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同属外邦殖民地的港台地区,以银幕上对古代历史的追忆为国家塑形,坚守中华儿女的国民精神.台湾光复以后,电影以宏大叙事宣扬主流价值观,维护—个中国的传统形象;香港电影则在武侠的幻象世界中打造具有忠贞与侠义风范的国家与民族形象.新世纪以来,香港与内地电影对于国家形象的叙事立场与理念逐渐合一,台湾电影却仍在文化身份确认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金庸和琼瑶的小说为代表的港台通俗文学作品畅销于中国大陆的原因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改革全面铺开,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和市民阶层;以市场为取向的出版经营体制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迫使出版社不得不重视经济效益;内容契合了当时大陆人们的阅读需求和审美心理;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广播剧拉动了小说的销售;版权保护意识的缺失和民营书业的兴起,客观上促进了港台通俗文学作品在大陆的空前畅销.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有了电脑之后,老妈就彻底放弃了电视。以前那可是老妈的命根子,一闲下来,她肯定是要看电视剧的,以前是韩剧,到后来是港台剧,再后来就是泰国剧,老妈看得不亦乐乎。放寒假时,弟弟把他的笔记本拿回家。有一天,闲得无聊,他看起了电视剧。老妈路过弟弟的房间,伸头看了一下说你那儿也能看电视剧吗?弟弟说是啊,还向老妈炫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