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218篇 |
免费 | 2496篇 |
国内免费 | 67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500篇 |
劳动科学 | 2412篇 |
民族学 | 3250篇 |
人才学 | 4377篇 |
人口学 | 2103篇 |
丛书文集 | 32931篇 |
教育普及 | 2篇 |
理论方法论 | 9123篇 |
综合类 | 61179篇 |
社会学 | 15519篇 |
统计学 | 49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5篇 |
2023年 | 2328篇 |
2022年 | 2457篇 |
2021年 | 3301篇 |
2020年 | 2577篇 |
2019年 | 2985篇 |
2018年 | 1097篇 |
2017年 | 2037篇 |
2016年 | 2874篇 |
2015年 | 4524篇 |
2014年 | 11544篇 |
2013年 | 10189篇 |
2012年 | 11813篇 |
2011年 | 13383篇 |
2010年 | 11739篇 |
2009年 | 12223篇 |
2008年 | 13906篇 |
2007年 | 9974篇 |
2006年 | 8754篇 |
2005年 | 7404篇 |
2004年 | 5600篇 |
2003年 | 5406篇 |
2002年 | 4845篇 |
2001年 | 3938篇 |
2000年 | 2916篇 |
1999年 | 1139篇 |
1998年 | 712篇 |
1997年 | 593篇 |
1996年 | 432篇 |
1995年 | 281篇 |
1994年 | 200篇 |
1993年 | 130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齐月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24-135
通过实地观察和对殡仪馆工作人员的访谈,描绘了天津市城市内部现有的国家规范框架下葬礼仪式的具体过程以及附着在这个框架下的民间习俗的现状,试图通过对国家规范框架下的“正式”葬礼仪式及与其相对的“非正式”仪式——家庭告别仪式的程序形式的简略描述,展现在城市中普通个人的葬礼基于公共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同场景所采用的不同仪式过程。这是民间习俗对规范仪式的补充,同时也是“正式”规范对这种“非正式”实践的通融和消化。在描述现状之外,作者试图讨论蕴含在葬礼仪式中,不同死亡个体的葬礼仪式形式、规模及参与者等方面的区分所展现出的一种社会对死亡个体生前所处社会结构地位的认同,这种认同不仅反映了仪式所处社会背景的秩序和结构,也强化了这个社会的秩序和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2.
陈婵婵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元素之一。加强企业在和谐社会中社会责任的建设需要企业、政府和公众三方面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3.
104.
中韩农村建设的农情背景有一定同质性,都面临人多地少的农情,进行新村建设皆属现代化发展问题.中国新农村建设20字蓝图表明其经济社会全面建设的概念,同韩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伦理道德提升并重,内涵颇多共同之处.深层原因在二者具有大致相同的理论思路和内涵结构.中国在科学发展观主导下确立整套反哺思想和机制,与韩国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运作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就具有普遍性价值,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徐海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2):40-43
市场经济逐步形成和大众文化的出现.改变了主流意识形态原有作用机制.因此,研究大众文化生成的经济、政治条件,探索在制度建设和创新前提下,主流意识形态对大众文化实施引导、作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对于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指导地位,继续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拜读了唐逸先生的长文《自由价值论》,并且在一个论坛上应约当了一回他的同名报告的评论人。 相似文献
107.
程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1):99-104
赛缪尔·普芬道夫是17世纪德国法哲学的开创者,是近代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自然法学思想家.普芬道夫对法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自然法的捍卫上,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在德国的主要代表,其著作中处处充满着自然法思想,尤其是契约论思想更是影响深远.在自然法学说方面,普芬道夫的思想联结着格老秀斯和霍布斯.与其他古典自然法思想家不同,他特别重视对义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8.
110.
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实现代际之间的可协调性的交替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以代际之间对社会资源的发展成果的共享互为条件。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委主任回良玉最近指出:关爱老年群体,建立互尊、互爱、互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