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73篇
  免费   1590篇
  国内免费   336篇
管理学   11952篇
劳动科学   965篇
民族学   1560篇
人才学   2362篇
人口学   1168篇
丛书文集   13971篇
理论方法论   3565篇
综合类   33971篇
社会学   8648篇
统计学   2337篇
  2024年   646篇
  2023年   2165篇
  2022年   1841篇
  2021年   1116篇
  2020年   1346篇
  2019年   1453篇
  2018年   721篇
  2017年   1284篇
  2016年   1627篇
  2015年   2456篇
  2014年   5929篇
  2013年   4172篇
  2012年   4839篇
  2011年   6776篇
  2010年   5844篇
  2009年   5744篇
  2008年   5298篇
  2007年   3969篇
  2006年   4550篇
  2005年   3625篇
  2004年   2814篇
  2003年   3151篇
  2002年   2956篇
  2001年   2340篇
  2000年   1554篇
  1999年   684篇
  1998年   384篇
  1997年   309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本文对英国学者兰姆的生平和学术生涯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著作《麦克马洪线:1904-1914年印度、中国和西藏关系史研究》,认为这是一部研究中印关系,特别是中印边界问题的经典著作。深入的分析、缜密的考证,以及比较客观的叙述,展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西方大多数学者不同的是,兰姆在书中用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印度政府妄图继承英帝国遗产的观点,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看法。同时,也指出了该书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形势与政策"理论课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存在课程组织管理不规范、教师队伍不稳定,以及教学内容缺乏系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课程归属不清、整体把握缺失,以及课程话语失真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只有厘清课程归属、规范课程教材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开展立体化教学,才能有效开展"形式与政策"教育,达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瑟瑟"是波斯、南诏和西域诸国官方用来进贡与贸易交流的一种珍稀商品。因其独特魅力,唐代诗人创作了五十三首"瑟瑟"诗,诗作中对"瑟瑟"既有传统释义的承续发展,又有首开先河的新兴释义。诗人将"瑟瑟"以物代色,借用其明艳亮丽的色彩转喻江水碧色、茶末鲜色、衣饰丽色、松竹青色等,极大地丰富了诗歌创作色彩层次,并提升了唐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双减”政策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科类辅导课支出的减少情况相比兴趣类辅导课更为显著,有效减轻家长的教育支出压力;学生完成作业时间的减少情况显著但不明显,略微减轻子女的学业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多子女家庭减轻义务教育支出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中国"一词具有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政治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认同亦指向这几个维度,它们常常交织混杂在一起,互为因果、密切关联,在历史上因时因地因族而异,在不同情势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叠性"。清前期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时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统治者深入思考夷夏问题和正统问题中不断强化,"中国"一词的"国家"内涵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清人国家认同的自然符号。清前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认同形成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为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做好了历史准备,为中华民族在近代实现整体认同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通过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广州工商学院实施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一种科学育人观,它本质上以学生为本,重点内容是大学生必须养德和修学,而“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本文将对“德学”“五进”进行探讨,在高职专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形成科学、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儒家"礼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敬民""尚仁""贵和"是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在地传承了儒家以民为本、以仁为怀、以和为"魂"的"礼治"思想。中国共产党从儒家"礼治"思想汲取智慧养料的同时,又用现代性的观念赋予了新的时代意涵。具体表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儒家"礼治"思想中有关"敬民"的对象范围、"尚仁"的取舍之法以及"贵和"的践行之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在各种场合所发表重要讲话为基础,从学术的角度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对习近平同志讲话风格和语言力量的研究很到位,是一部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0.
"德"的原始观念来源于人们对"效能"和"能力"崇拜,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的反映。"德"字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这种观念大概产生于部族联合体的尧舜禹时代,所以"德"不是周人的首创,周人只是提出了不同于商人的"明德"观念,以"帝迁明德"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依据。"德"作为政治控驭能力的代称包括"刚克"和"柔克"两种手段,作为"刚克"手段的刑罚也是原始"德"含义的一个方面。与周人的"明德"观念相一致,"明刑"、"明罚"思想也是周人"明德"观念的衍生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