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83篇
  免费   1235篇
  国内免费   257篇
管理学   7715篇
劳动科学   505篇
民族学   1086篇
人才学   1825篇
人口学   883篇
丛书文集   11282篇
理论方法论   2594篇
综合类   24434篇
社会学   6043篇
统计学   1608篇
  2024年   566篇
  2023年   1849篇
  2022年   1401篇
  2021年   581篇
  2020年   1152篇
  2019年   1279篇
  2018年   538篇
  2017年   969篇
  2016年   1118篇
  2015年   1577篇
  2014年   3614篇
  2013年   2637篇
  2012年   3153篇
  2011年   4973篇
  2010年   4126篇
  2009年   3853篇
  2008年   3584篇
  2007年   2715篇
  2006年   3642篇
  2005年   2778篇
  2004年   2140篇
  2003年   2620篇
  2002年   2449篇
  2001年   1798篇
  2000年   1194篇
  1999年   501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从和朴淡大四方面分析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范畴和特征。  相似文献   
992.
文化选择与自我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可以塑造的,——通过文化选择的渠道和杠杆,运用文化的功能。人类在总体上,“历时态”地通过文化选择而脱离了动物界,成为万物之灵。人类个体也是“现时态”和具体地运用文化选择,使自己成长和成才的。“择”优质文化者成“龙”,“择”劣质文化者为“虫”。在《文化选择学》中,我为了探究人类个体的这种“现时态”的自我塑造——文化选择的要旨,不得不从“远处”说起,探讨人类总体成长的历史,以探其规律。这就是第一章《远古的记忆:人类文化选择的足迹》中所描述和探讨的内容。我从中归纳出的规律性范畴有:文化选择的“个体承传接受的‘…  相似文献   
993.
为平衡“数据保护”与“数据价值挖掘”的关系,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实现其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应对,比较梳理“一带一路”及欧美既有数据传输机制图谱,分析现行治理机制运行差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1)构建中国主导的“数字世贸组织”体系。提升各国数字经济操作性,培育建成“一带一路”数据交易国际贸易中心,建立司法联防协作机制,提高沿线数据跨境传输的透明度,支持数字自由贸易、反对数字保护主义,设计沿线双向数据传输治理机制,引领制定各国参与沿线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则。(2)拓宽“数字世贸组织”体系管辖范围。增加沿线数字经济发展属地管辖国家和地区数量,确定数据传输合理连接点,扩充数据管辖类型范围,合理确认数据管辖种类。(3)设计“数字世贸组织”数据安全传输合理化分类限制标准。细化属地数据分级管理,增加“一带一路”国家数据安全管理准则,设计综合性“充分保护”评估标准,紧密关注数字经济技术发展趋势。(4)营造“一带一路”统一多元的“数字世贸组织”数据安全执法机制。加强沿线国家内部数据保护机构组织建设,形成数据跨境传输多边合作共享的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994.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弗瑞斯特·甘德在其唯一入选《生态诗人和生态诗歌》的诗作《南部弗吉尼亚野外指南》中采用杂糅地质学等学科术语和后现代诗歌审美表达的实验手法,将地球律动、自然演变与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交织,创造性地呈现了人与自然由失调的变奏曲到和谐的交响曲这一微妙变化。甘德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进行了三个层面的诗学阐释:首先,诗中呈现的自然遵循着自身休养生息的节奏,体现了自然的内在价值,而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自身的价值,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真正保护自然;其次,“生命共同体”理念并非是回避人的主体性,而是倡导减少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劫掠,适度地利用自然;最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失调走向和谐,最终走向重生的历程,预示着我们只有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真正保护自然,使得人和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拥有发展的可持续性。甘德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适度利用自然,与儒家“天人合一“”和合”理念倡导的生态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95.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当前国内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议题。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2年发表于CSSCI期刊的69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以人民为中心”已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重要概念和分析范式;从静态看,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新时代”“习近平”“改革开放”“人民性”“治国理政”等高频关键词;从动态看,研究热点正朝“疫情防控”“人民健康”“建党百年”“人民至上”等关键词转移;学界已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出场语境、形成脉络、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实践路径、重点议题、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应加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纵深研究,注意理论研究与国际传播有效衔接,致力于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及多元化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构建。  相似文献   
996.
在民族文化传媒化的研究中,民族文化产业化、文本化、数字化等“客位视角”的研究取向,遮蔽了文化持有者的“主位视角”。以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文化传媒化,在阿诗玛文化的传媒化观察中,相对于“在场”“嵌入”,提出“离线”的本土化理论概念。“离线”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断开网络、下线等状态,而是多民族文化经由传媒或类似传媒的其他方式,主动或被动离开其生长的乡土,以另外一种样态被重新组织、改编、呈现的过程。通过对阿诗玛文化传媒化四种类型的解析,即原生口语的传承、与毕摩文化交叠的书写传承、民间文学《阿诗玛》整编中的印刷传承和阿诗玛文化网络化的电子传承,探讨人类媒介变迁、并行共存的时代下存在着多民族文化“纯泛互渗”的交融状态。民族文化在空间维度的不断扩散、时间维度的“非线性”过程和受众维度的不断“陌生化”,是“离线”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97.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完善我市公路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十五”期间,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之大、增长里程之快、经济社会效益之好是前所未有的,成为交通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为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就茂名来说,“十五”期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259.5公里,其中三级以上硬底化县道528…  相似文献   
998.
刚才寿金同志向大家介绍了省里来的同志。他们都是文化名人,是各个领域里的行家里手,是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活动家。这次以我的名义请他们到茂名来,第一,是请他们关心、支持、指导、帮助茂名的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第二,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使茂名的文化人跟省里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是党中央在前期生育政策调整效果不彰的背景下所提出来的战略决策。然而,从国际经验以及国内研判来看,鼓励生育政策对于未来中国生育率回升的预期效果可能十分有限,这与其中两类政策偏差密切相关。一是群体瞄准偏差,即对低生育率的认知偏误会使生育配套支持措施过度锚定在“不敢生”群体,却忽略“不想生”“不能生”与“不让生”群体,致使刺激生育率的效果不佳;二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育责任的定位偏差,即形成一种认知偏误,认为低生育率主要是国家责任未尽全或未尽好所致,个人与家庭因此有“充分理由”豁免生育责任,结果是政府在承担越来越多生育成本的同时,不仅加重财政和纳税人负担,而且刺激生育率回升的政策目标远未能实现。针对这两种政策偏差,未来我国在鼓励生育政策中首先应明确国家、社会、市场、家庭与个人在生育、养育与教育上的责任定位;其次要营造有利于生育率回升的文化观念,采取适度配套支持措施,启用温和间接惩罚措施;再次应尽快明确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