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98篇
理论方法论   87篇
综合类   487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通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性标准可以验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科学遗产。在当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把它教条化。通过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我们可以认识到马克思要求对经济现实进行理论抽象,阶级分析,抓住矛盾,动态分析。这是认识和改造经济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余南平 《中国社会科学》2022,(12):120-137+202
国际权力是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由于缺乏全球经济基础这一分析框架,难以对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国际权力变化做出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出发可以发现,全球价值链体现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分工组合,承载了全球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总和)的表达。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与分工推动了迥异于“国家全产业链”时代的国际关系和权力结构的形成。具有巴拉巴西复杂网络理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充分体现了以规模、枢纽、位置、参与度、关键节点和链主等要素构成的国际权力形态。通过实证观察研究可以发现,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变化动态地以网络适应度来形塑国际权力,大国将为争夺全球价值链枢纽与链接而博弈和竞争。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与理论主线的确立方法为指导,从研究对象、构建方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综合来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三维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源于党的领导,其从突破“二元对立”到确立“二元并存”再到趋向“二元融合”的辩证运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分析党的领导开始,通过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运动规律的系统剖析,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能持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文本的元典:序言中所阐明的唯物史观,使文学理论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历史科学;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学说,科学地阐明了文艺的社会性质、社会本质与功能;马克思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和艺术生产系统的理论,为马克思主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对文艺创作与批评、对文艺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客观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及其规律是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它作为一般生产过程的规定,始终存在于各个特殊社会形态的物质生产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完整的政治经济学体系虽然属于历史的、狭义的范畴,但其多部著作中也包含着对这些一般规定性的研究和揭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集中论述了关于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并提出通过几种范畴演变的模式来表现对象(广义经济学的对象)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马克思还详细地分析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关系,侧重考察这四个环节的关系.此外,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著作中也包含着对这些一般规定性的研究和揭示.从马克思思恩格斯著作中发掘和研究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马克思思潮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无论是修正还是挑战,甚至是颠覆,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判断,即当代资本主义形势使得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概念变得不合时宜。后马克思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而言其实质不是发展,而是危险的颠覆者,后马克思思潮的新"生产"概念具有隐匿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整体逻辑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哲学原则出发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其经济学理论是不成熟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创造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说。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转变,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庆元 《理论界》2010,(6):22-24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系统阐发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传统观点一直将其理解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对于具体科学研究的外部支持关系。文章通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的深刻分析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不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外部学科支持关系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总论"。  相似文献   
19.
20.
面对我国当前消费不足和消费过度而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和理清消费所具有的内涵。马克思消费原理是人们审视社会转型时期消费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它主要包括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维度的基本逻辑。在历史维度方面,马克思消费原理的形成经过了人本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三个阶段;在理论维度方面,马克思消费原理揭示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得以进行的关键性因素和合理的消费观;在现实维度方面,马克思消费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消费活动的不合理性,并对未来社会消费作出科学预见。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消费基本原理,对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构建科学的消费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