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08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388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93年出版的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运行规律,在理论、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和突破,把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但也有不尽完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贯穿全书的主线、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52.
由经济科学出版社精心组织,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南开大学副校长逄锦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等一批中青年学者担纲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经济学系列”首批4本(《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视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资本论)的现代解析》)近日在京举行首发式。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对该系列丛书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经济学系列丛书的推出,对强化马克思…  相似文献   
53.
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萍 《河北学刊》2006,26(3):1-4
在对罗莎·卢森堡的最新研究中,何萍通过分析卢森堡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阐释和创新,认为卢森堡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预言、对资本积累环境中东西方国家关系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成为人们思考当今人类历史发展问题重要的思想资源,卢森堡对马克思思想富有创新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保尔·泽瑞姆卡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比较了卢森堡与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思考,认为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是在马克思之后,这一领域研究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赵凯荣具体分析了卢森堡与列宁的多次争论,正面回答了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体系内部论争这样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的问题。奥图卡·鲁本以大量档案资料为依据,记述了卢森堡对列宁中央集权政党观念的批评,认为这仅仅是两人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54.
钱津 《中州学刊》2004,(5):25-30
站在21世纪的时代立场审视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状态,不得不承认这门学科至今尚缺乏应有的科学性.而结束这一历史,必须从将劳动范畴作为学科研究的最基础范畴起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应展开对人类一般化劳动的辩证历史研究,以劳动的内部矛盾分析替代以往的形式化的表层认识,严格遵守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切实用好数学工具为学科建设服务.只有根据客观事实,从基础上,循序渐进,尊重逻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才能在现时代实现科学化,才能建立对经济学其他学科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55.
童萍 《东南学术》2021,(4):66-74
整体性原则是贯穿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应当成为理解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原则.以整体性原则审视马克思正义观,可以发现秉持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的统一、事实和规范的统一、批判和建构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整体面相.坚持马克思正义观的整体性原则,对于我们促进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问题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6.
57.
王萍 《广西社会科学》2004,(3):F003-F003
《资本主义的终结———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女性主义批判》一书是由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凯瑟琳·吉布森与朱莉·格雷汉姆这两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学者共同合作 ,以J.K .吉布森 -格雷汉姆署名 ,于 1999年出版 ,并于 2 0 0 2年被译成中文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重要著作。该书从全新的角度 ,借鉴女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对资本主义进行了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自其诞生之日起 ,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问题 ,并提出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的口号。然而在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之后 ,尤其是 19…  相似文献   
58.
关飞 《领导文萃》2010,(4):89-92
<正>如果一个公司过分参与政治活动,显然是在玩火,我指的是Twitter。鉴于这个网站在伊朗大选中成功地为反对派发声,美国国家安全局副顾问马克·普菲勒提议让Twitter代表美国角逐诺贝尔和平奖。当各路势力想将一个"一句话博客"网站变成"和平圣斗士"之类的角色之时,这究竟算是网站的致富良策,还是惹祸根苗?  相似文献   
59.
60.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理解为一种“他者剥削”即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并对此加以否定,从而提出了一种数字化时代“自我剥削”的新剥削理论。这种“自我剥削”实质上是一种沉湎于“自我实现”幻象中的新异化,其深刻呈现出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从“使人活”到“使人自愿活”的全新变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自我剥削理论的基础性论点,即新自由主义体系中工人阶级的消失使得身处其中的主体无法联合为无产阶级进行反抗,实质上犯了一种经验主义的错误。所谓自我剥削,实质上仍然是马克思语境中的剩余价值剥削。韩炳哲的根本错误在于陷入了一种“资产阶级眼界”,停留于观念层面的认识。理解马克思剩余价值剥削理论的关键并不在于他者剥削还是自我剥削,而在于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抵达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