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2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4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98篇 |
理论方法论 | 87篇 |
综合类 | 487篇 |
社会学 | 29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俞国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2):11-14
政治经济学要发展, 必须解决一些观念问题。首先要对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再认识, 从而才能解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涉及人们利益的科学。科学是在发展的;而人对经济科学的认识, 受阶级利益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因此, 不同阶级的经济理论之间既有矛盾, 又可以有相互补充之处。 相似文献
993.
2007年4月26日,第九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90多名学者在首都师范大学济济一堂,充满激情地热烈探讨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这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首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联合举办的学术会议,经过为期两天的研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994.
广告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活动被一种更宏观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控制着,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广告传播研究重要的理论取向.这种理论取向遵循的并非是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而是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以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对广告传播进行分析,更注重整体的、历史的维度,更关注广告传播中存在的公平、正义等道德问题.广告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对象是权力关系制约下的广告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因此,该研究也必然延伸到广告传播的政治经济构成与媒介内容、公共话语和个人意识的相互关系上来. 相似文献
995.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西方政治思潮具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在此背景中言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需要有方法论的自觉。在近代人类政治观念的演变过程中,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彻底颠覆了古代关于共同体的政治观念。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颠倒则是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维度上展开,古典经济学所具有的政治哲学张力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被重新设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对于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996.
吴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64-67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同源的,且在马歇尔以前,两者是同义的,是对同一学科的不同称谓而已。马歇尔以后,才真正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野,分野的原因在于对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政治经济学除了关注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方式等问题外,仍然研究财富的来源及分配问题,仍然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问题,这是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重大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站在劳动的角度分析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规律,代表着劳动者的利益。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但这并不排斥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理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实际上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庞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59-62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上保持着严谨的一致性,但是,由于生活的政治经济环境、表述方式不同,二者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用异同比较的思维方法来比较马克思和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异同,对进一步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精华有较大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达拉斯·斯迈思被誉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他抱着寻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另类现代性的想法,于20世纪70年代两度造访中国,就传播制度设计与大众媒体生态等重要议题开展调研,积累了大量日记、手稿、调研笔记和报刊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多部重要论著。中国之行不仅影响了其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其人生轨迹。通过梳理斯迈思的中国传播研究相关档案,可以还原这一段西方传播研究和思想史中尘封已久的中国时刻,并为发展中国家继续探索另类现代性和建立更为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传播新秩序提供思想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