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8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5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才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620篇 |
理论方法论 | 82篇 |
综合类 | 885篇 |
社会学 | 50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古代的礼论及仪礼中包含丰富的情感文明意蕴.一方面,文明源于情深,显示了"文明莫过于善"的思想实质;另一方面,情感要有涵养,也必须具备"文明"的气质."仁"是情感文明要达成的最高境界,而礼是实现这一境界的建构性途径.情感文明寓于礼,礼练就情感文明.中国古代情感文明思想体现出合礼化原则、"仁义在先,情爱至上"的价值性取向、中庸性特征、等级性色彩以及"主善慎罚"的仁政倾向.中国古代"礼"的情感文明思想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82.
朱熹以宋明理学中的理气论、心性论为理论背景,强调"仁"是"心之德,爱之理",并融入了"生生之谓仁"的传统德性论观点,对"仁"这一概念的内涵与性质结合传统礼学进行了再诠释。他以天理为"仁"与礼乐相交通的依据和桥梁,并以"阴阳"、"动静"的辨证思维阐释了"仁"、"义"、"礼"、"智"四端并立又对立统一的关系。朱熹将礼学与理学在其仁说中融会贯通,既回归和张扬了先秦仁学之道统,同时也颇具代表性地体现出了"经学与哲学相结合"这一中国哲学特征。 相似文献
83.
84.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而“仁”和“礼”又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仁”与“礼”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研究孔子及其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5.
86.
江苏省率先提出对未成年人进行“八礼四仪”教育,得到了全省中小学的积极响应。本文以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为例,介绍了该校基于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创新性地进行“八礼四仪”的教育的实践做法,通过“立制度、化内容、做示范、重文化、比活动、树师范”六个方面的努力,礼仪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
刘海清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2,(5)
学生是学校与家庭相联系的纽带。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影响到教师工作、班级的管理甚至于整个中专学校的命脉。因此,要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8.
89.
在孔子所构思的仁-礼关系中,蕴含着极其复杂的存在论意义,其不同寻常的深刻性只有面对现代性的两难问题时才能充分地彰显出来。事实上,通过对仁-礼关系的构思,孔子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不再将社会整体性看作是对个体存在的外在限定,而是把它看作是属于个别化存在本身的内在规定。但是,由于实体性的礼及其所表达的特定的社会秩序被孔子直接等同于存在的整体性本身,因而也就产生了一个与他的原初设想相悖的结果:礼实际上取代了人的个别化存在的源始世界关系,而成为一种对个人拥有绝对权力的东西;这一点与孔子在存在的根本问题上的沉默态度是相适应的,并且也因之而得到了强化。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可以直接用他的思想来对治现代性的诸多问题,这种想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90.
彭卫民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22,(2):34-43+127
朱熹《家礼》在丽末鲜初东传朝鲜半岛,被朝鲜朝的国家典章(法筵之学)与士庶日用(韦布之学)遵为不刊之典。《家礼》文献的大量创制、“冠昏丧祭”四礼仪文的反复考辨、畿湖与岭南礼学派对“家”哲学思想的发挥,充分体现了东亚儒学“家同教”的特征。与此同时,朱子礼学为朝鲜朝性理学的奠定与中华观的建构夯筑起强大的礼制基石。《家礼》朝鲜化所内涵的“语言民族主义”意味着认知、运用以及阐释华夏之礼,是承续中华道统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一方式,朝鲜朝逐步确立在东亚文明的排序以及对“我者/他者”的认知。礼义等同于中华的这一认知,不仅为朝鲜朝积极效法华夏文明提供核心价值,同时也是“一体多元”的中华观在域外礼学中的重要表达。 相似文献